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及凝血标志物的表达,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1.病例选择: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恶性血液病(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住院患者,按照严格排除标准选取了113名患者,根据感染程度,将113名患者分为三组:脓毒症组39例、普通感染组31例、未感染组43例。把未感染组作为对照。感染患者据临床症状、生化及影像检查和最终的病原学检查给予诊断。2.标本采集:所有入组患者分别测定炎症指标: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IL-6)、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CD64)阳性率及凝血相关化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实验组按入组标准在体温大于38.3℃留取静脉血标本并抽血培养,对照组同期留取,送检。其中,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64。各指标水平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1)血液学指标:与未感染组相比,普通感染组和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降低,与未感染组相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未感染组对比,普通感染组和脓毒症组PCT、hs-CRP、IL-6、CD64阳性率均升高,且脓毒症组升高明显,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hs-CRP、IL-6、CD64炎症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9、0.865、0.949、0.976,敏感性分别为99.20%、89.60%、91.10%、96.60%,特异性分别为98.90%、81.20%、92.30%、95.80%;3)与未感染组相比,普通感染组和脓毒症组PT、APTT、D-D、vWF均升高,而AT-Ⅲ活性降低(p<0.05);4)脓毒症组PCT与PT、APTT呈正相关,与AT-Ⅲ呈负相关,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D64与PT、APTT、D-D呈正相关,与AT-Ⅲ呈负相关,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vWF与PCT、CD64、APTT、D-Dimer呈正相关,而与AT-Ⅲ呈负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CT和CD64可为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更准确依据。脓毒症患者vWF的表达明显增高,是内皮细胞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炎症及凝血紊乱相互作用可促进脓毒症的发生、发展;vWF是脓毒症炎症-凝血网络形成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