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长期生存情况,对各项相关因素进行预后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9月至2009年1月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781例,其中男463例,女318例;中位年龄66岁(30~86岁)。肿瘤位于颈段31例、胸上段210例、胸中段427例、胸下段113例。疗前食管钡餐造影显示肿瘤长度1~15㎝,中位长度5㎝。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全部采用3DCRT,处方剂量50~70Gy,中位剂量60Gy,1.8~2Gy/次,5次/周。单纯放疗者584例,同期化疗者139例,序贯化疗者58例,主要以5-氟尿嘧啶和顺铂联合用药。观察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食管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并对X线长度、X线分型、非手术T分期、N分期、GTV体积、肿瘤部位、放疗剂量及是否加入化疗与远期生存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从放疗开始之日起至2011年1月10日,观察时间满3年者515例,满5年者128例,失访33例,随访率95.77%,全组781例患者均完成放疗。根据Kaplan-Mierer法推算,全组患者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24%、53.26%、48.6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7%、36.76%、28.03%,中位生存期21个月。分析不同性别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显示:男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4.0%、25.0%,女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4%、40.7%、31.8%(χ2=5.287,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不同年龄组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显示:以5岁为一年龄组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即≤50岁组、51~55岁组、56~60岁组、61~65岁组、66~70岁组、71~75岁组及>75岁组,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的比较,>75岁组与其他6组生存曲线有分离趋势,生存情况较差,总的组间生存情况有差异(χ2=18.394,P=0.005);进行组间合并,将患者分为≤55岁组、56~65岁组、66~75岁组和>75岁组进行分析,>75岁组与其他3组生存曲线分离,有统计学差异(χ2=6.531,P=0.011);将患者分为年龄≤75岁组和>75岁组进行分析,>75岁生存患者无随访满5年者。年龄≤75岁组1、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9.8%、34.3%和32.1%,>75岁组1、3、4年生存率分别为65.4%、21.1%、13.6%,χ2=16.279,P<0.001,年龄≤75岁组生存情况较好。将患者性别和年龄分组(≤75岁组和>75岁组》)代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二者均为预后相关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组、肿瘤部位、X线长度、非手术N分期及GTV体积为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长度、GTV体积、X线分型、T分期、肿瘤部位有统计学差异。比较≤75岁组和>75岁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处方剂量、化疗情况及肿瘤部位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组患者死亡原因分布相仿,但不同年龄组死于远处转移、治疗相关并发症和非癌性疾病的分布情况不同,≤75岁组死于远处转移的比例偏高,>75岁组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和非癌性疾病的比例偏高。结论:女性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疗效优于男性患者,两组死亡原因分布相仿。女性就诊时病变长度相对较短、瘤体相对较小、肿瘤部位相对偏上、非手术T分期相对较早可能为其疗效好的重要原因。不同年龄组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后生存情况有差异,年龄>75岁者生存情况较差,治疗相关并发症、非癌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可能为生存情况差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