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长三角地区凭借区位优势成为东亚生产链第三次转移的受惠地,承接了大批的国外产业转移,更吸引了中西部地区相当部分的劳动力,数十年的“民工潮”给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正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抑制了我国区域间的产业转移。然而,自2003以来,长三角地区“民工荒”现象愈演愈烈,其产生的常态性反映了我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严重性。国内包括蔡昉、惠宁在内的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测算了我国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结果均分布在1.2-2.63亿之间。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找出目前的用工荒与剩余劳动力并存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东亚生产链正经历着历史上第四次大转移,而与前三次不同的是本次转移将会在中国内部完成。本文正是以区际产业转移为切入点来分析长三角地区民工荒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首先,笔者简要介绍了论文的背景、意义、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等,并为下文的研究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介绍并评价了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转移的理论;论文第三部分结合了区际产业转移趋势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民工荒现状,并对民工荒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判断。第四章进一步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发生不仅仅是因为非正规部门工资上涨缓慢,更重要的是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粘性以及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的反推拉作用。本文最后针对各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短缺影响效应做了面板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也显示农民工相对收入水平的下降、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滞缓以及中西部产业的发展是导致长三角地区用工荒的主要原因。最后,笔者针对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提出了政府、企业、民工所应采取的解决方法。认为政府、企业应遵循市场运行规律,改善中西部产业承接环境,加快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从根本上解决对低技术劳动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