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Hy-Vo齿形链啮合机理及其设计方法”(50575089),对一种有序排列的兼有外啮合机制、内-外复合啮合机制的新型Hy-Vo齿形链传动设计、耐磨特性、温度场特性及动力学仿真进行了研究。在综述国内外齿形链传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新型Hy-Vo齿形链—链轮—刀具齿条的啮合与滚切原理,建立了三者的完整啮合设计体系,研究了三者主要参数之间的谐应关系,指出实现Hy-Vo齿形链啮合系统正确啮合设计的前提是满足“正确啮合条件”,首次提出了Hy-Vo齿形链与链轮啮合设计的参数变换原理及其实现方法,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啮合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啮合设计。论文提出了优于现有文献的新的Hy-Vo齿形链链轮公法线长度的设计计算方法,不仅适用于标准结构的普通Hy-Vo齿形链,而且适用于非圆形基准孔及链板齿形角不等于链轮压力角的新型Hy-Vo齿形链。分析对比了新型Hy-Vo齿形链与滚子链、圆销式齿形链在传动中承载方式的区别,基于台架磨损试验得到了新型Hy-Vo齿形链的磨损伸长率曲线。通过分析内-外复合啮合链板、外啮合链板和销轴的磨损表面形貌,揭示了新型Hy-Vo齿形链的磨损机制。通过实时温度测量试验和瞬时温升计算,研究了新型Hy-Vo齿形链本体温升及表面瞬时温升分布特性。在新型Hy-Vo齿形链台架试验中,发现了一种其特有的松边上凸现象,分析了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揭示和证实了这种新型Hy-Vo齿形链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基于新型Hy-Vo齿形链啮合传动虚拟样机模型,研究了新型Hy-Vo齿形链多边形效应、齿形链与链轮啮合位置的接触力特性及每个链节内的链板与销轴间及两销轴间的接触力特性。目前,本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已成功用于指导多家链条制造企业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Hy-Vo齿形链产品,发动机总成试验和主机运行试验表明,论文所提出的啮合设计方法及其参数变换原理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加速我国相关行业和企业自主研发进程、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