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S PPP/INS组合动态连续定位方法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我国着眼于国防、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需要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技术以成本低、作业灵活、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已在导航、测绘和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卫星信号在城市峡谷、高架桥梁、隧道等环境下极易被遮挡或丢失,使得定位结果出现较大误差或失效。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根据自身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价提供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具有短时定位精度高、不对外辐射能量、数据更新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惯性导航随着导航时间的增加,定位误差将迅速增大。随着人们对载体位置、速度和姿态等信息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导航系统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有着天然的互补优势,将两者组合进行导航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卫星/惯性组合导航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定位不连续问题,本文围绕BDSPPP/INS组合导航开展研究,旨在为用户提供连续高精度的定位结果,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从观测方程、参数估计、模糊度、自由度和噪声等方面对消电离层组合模型、UofC模型、非组合三种PPP模型深入分析。对接收机原始观测数据质量和影响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的误差项进行分析处理。软件实现消电离层组合的BDSPPP动态定位模型,静态实验的平均收敛时间为40.5min,机载实验的收敛时间为44.5min;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收敛后的定位精度均可达厘米级。(2)对位置差分法、原始多普勒法、导出多普勒法和TDCP法四种卫星测速方法在载体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DSPPP的动态多普勒测速方法,并通过车载、船载、机载实验对该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三种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BDS PPP的动态多普勒测速方法比传统测速方法精度提高了 17%~38%,精度达到cm/s级。(3)对INS机械编排、INS误差模型、Allan方差和初始对准进行分析,推导了扩展多普勒测速的BDSPPP/INS松组合和紧组合模型,并实现扩展多普勒测速的BDSPPP/INS紧组合模型。城市复杂环境下的车载实验结果表明:BDSPPP/INS紧组合定位精度为分米级,测速精度为cm/s级。(4)针对高架桥梁、隧道等卫星信号完全缺失环境INS定位误差迅速增大问题,结合陆地车辆的行驶特性,提出速度非完整约束和零速修正的BDSPPP/INS紧组合连续定位解决方案。车载实验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卫星完全失锁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INS的误差积累,保持定位的连续性。(5)针对城市峡谷、树林遮挡等卫星分布结构不佳环境导致定位误差较大问题,提出一种顾及PDOP的自适应BDSPPP/INS紧组合连续定位方法。以PDOP为自变量建立的自适应因子通过调节动力学模型预测信息和观测信息对滤波结果贡献的大小实现高精度定位。车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BDSPPP/INS组合导航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该论文有图61幅,表25个,参考文献128篇。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新型可持续能源日益成为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能源,其中光伏发电由于无噪声、无污染排放、清洁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未来重要电力来源之一。虽然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的关键技术日渐成熟,但伴随光伏发电系统而来的电气安全和效率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其广泛发展与应用;如何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抑制和降低电压和电流冲击对设备与系统的损害、预防火灾等问题,日渐成为国内外光伏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遍应用和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包含位置信息和文本信息的空间Web对象(简称空间对象,如兴趣点、用户签到记录等)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空间-文本数据,以空间-文本数据为背景的两种高度相关的空间关键字查询和兴趣点推荐技术正成为当前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当前空间-文本数据的查询与推荐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空间关键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大,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逐渐增多,瓦斯治理成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但瓦斯抽采技术的不同决定了其抽采效果及适用条件的不同,而瓦斯抽采技术分类是提高瓦斯治理效果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回采过程中采场覆岩裂隙演化过程及瓦斯运移特性、瓦斯富集区、瓦斯抽采技术适用性、抽采技术分类、抽采组合模式及抽采效果,并分析现场实验数据
采矿废水中的不同类型污染物污染了水源和生态环境。本论文以处理矿山废水、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对采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油类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先合成金属氧化物并将其负载到二维载体中测试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性能,然后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对废水中油类物质和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具体得出以下结论:分别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和二氧化锡(SnO2)并将其负载到蒙脱土、
能源结构分为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各种能源消费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称能源消费结构。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由资源、经济、发展等情况决定的。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技术成熟,使用安全可靠,价格相对较低,因此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但这种能源消费方式直接导致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可以看出,优化能源结构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短期内难以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
矿业生产过程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方式之一。因此,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进行研究对于土壤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小兴安岭典型金属矿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土柱淋溶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重金属元素的垂直、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重金属的迁移机制。野外取样实验结果得出铅锌矿、钼矿、铁矿、铁多金属矿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水平分布特
干热岩(Hot Dry Rock,HDR)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仍停留在基础阶段,至今未形成规模化开采。这是由于受岩体结构、地质特征、热采条件等因素所限,HDR的开采技术存在诸多问题,不同高温冷却条件下HDR热物理特征探索、热破裂程度预测与裂隙面粗糙规律研究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工程难题。因此以松辽盆地北部大庆地区中央古隆起带HDR(目标靶区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温冷却条件下复合矿物岩体热
我国煤层气高效开发依然面临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等难题。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形成商业化开采规模后,高煤阶煤层气进入赋存条件复杂化的中深层开采阶段,低煤阶煤层气因埋深大、渗透低、吸附性弱等特点尚不具备适应不同地层条件的开发技术。在复杂应力条件下不同煤阶煤层,注CO2提高煤层气产量(CO2-ECBM)的增产机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压汞、低温氮吸/脱附实验和X-ray μCT扫描技术对5种不同变质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但我国绝大多数矿区煤层透气性差,必须深入研究瓦斯增透技术装备,实现煤层大孔径、大流量高效抽采,快速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提高抽采效率和效果,保障煤矿的采掘进度和安全。本论文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实验室测试、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试石泉煤矿3号煤层物理力学参数和瓦斯基础参数,研究钻孔周围煤体的裂隙场、透气性和渗流场的演化机制,研发钻进式造穴增透装备,提出钻进式
螺旋滚筒是采煤机的工作机构,承担着落煤和装煤两大任务,与煤岩体间存在强烈的耦合作用,截齿和螺旋叶片的磨损不可避免,特别是工作在含夹矸煤层的薄煤层采煤机螺旋滚筒,其摩擦损耗更为严重。为研究采煤机螺旋滚筒截割含夹矸煤岩双向耦合作用机理及磨损特性,提高采煤机螺旋滚筒的截割-磨损性能,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夹矸煤岩高效截割滚筒落煤动力传递规律及结构进化理论研究(51674134)”、辽宁省重点项目“采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