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对海明威作品和海明威本人生平的研究一直受到无数学者及评论家的青睐。关于海明威的作品,以前研究的重心更在于他的长篇和中篇小说。对比起来,对他短篇小说的研究相对薄弱。但是,近年来海明威短篇小说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越来越多论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艺术性的文章以及作品相继问世。其中大部分是在研究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例如他的;“冰山原则”。有的集中研究作者的生平方面。除了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写作风格的研究,许多学者和评论家还对他短篇小说里反映的存在主义以及他对宗教和爱情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然而,很少人是从对话语言与文学或话语语用学的角度,通过探究他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而反映他高超的写作艺术。语用学,一门跨学科的语言学,从功能语言学出发,旨在研究语言使用中的语言现象、效果及过程;在许多篇章分析的领域已取得了突破,迄今,也在文学语用学的领域显示出其潜在的强大的解释力。所以,本文尝试用语用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原理,包括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 Grice的合作原则及准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准则来分析他短篇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所涉及的主要的短篇小说包括:《白象似的群山》,《一天的等待》,《雨中猫》和《杀人者》。全论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必要性、研究方法以及本论文的框架结构。指出了研究的对象,然后提出了研究的目的---运用语用学原理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对话的。第二章,文献回顾部分。回顾了海明威作品研究的历史、语用学的发展,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以及语用学的理论与原理,为分析短篇小说中人物对话提供了研究基础,指明了研究方向。第三章,深入探讨了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包括: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和布朗的礼貌策略,以及奥斯汀和赛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这些理论中,言语行为理论,特别是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可以解释会话含意是如何产生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可揭示话语的表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的内在关系。礼貌原则可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交际中间接地,含蓄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最后,本章形成了研究理论框架或模式。第四章是人物对话的语用文学分析。运用上述的理论框架详细地分析了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剖析了人物对话背后所蕴含的会话含意,从而引发了一定的文学效果,起到了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和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揭示小说主题等诸方面文学表现的作用。第五章的结论指出了:1.本研究的主要发现;2.本研究的局限性;3.本研究的对未来的建议。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人物对话的语用研究可以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其作品的艺术性有所贡献,同时对运用语用学理论与准则阅读与鉴赏其它小说有所启示,对今后的语言文学教学,翻译等也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