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了云南腾冲火山监测台网的箐口台(QK)、马站台(MZ)、民振台(MIZ)、腾冲台(TC)、热海台(RH)、沙坝台(SB)、热水塘台(RST)、城子山台(CZS)和新华台(XH)共9个宽频带地震台站,从2007年7月正式运行起到2011年12月底所记录到的远震数据,以及腾冲周边的泸水(LS)、保山(BS)、芒市(MS)和畹町(WD)共4个台站从2007年1月到2009年5月所记录到的远震数据。通过选取不同震中距范围的远震事件计算S波接收函数,并引入地震勘探中的动校正叠加技术,得到了腾冲火山区及周边地区来自180个远震事件计算的13个宽频台站叠加接收函数,最后通过深度转换获得了该研究区域Moho面和岩石圈与软流圈分界面(LAB)深度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S波接收函数方法获得的云南腾冲火山区地壳厚度约在32.10~37.38km之间,具有北南两端厚而中间薄的特征,呈中部上隆形态。与前人运用P波接收函数方法得到的云南腾冲火山区地壳厚度研究结果28~40km基本一致,可以辅助证明通过P波接收函数方法得到的研究区域Moho面深度结果; 利用S波计算S波接收函数的有效震中距范围为60°~85°,利用SKS计算S波接收函数的有效震中距范围为85°~165°。但实际应用SKS波计算S波接收函数时,获得的Sp转换波震相没有使用S波计算得到的S波接收函数清晰突出,而且会受到未知震相的干扰。当震中距范围60°~85°的S波接收函数不足时,有必要与震中距范围85°~165°的S波接收函数一起进行叠加,加强台站下方深部间断面上生成的转换震相,压制干扰震相,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 利用S波接收函数方法获得的云南腾冲火山区的岩石圈厚度在78.2~88.0km之间,比前人所得的研究结果偏深,且较周边地区明显隆起,并在小区域范围内横向差异较大。根据对腾冲火山区构造背景的认识,认为腾冲火山区岩石圈的明显穹隆是由软流圈上涌(地幔热物质上升)改变了岩石圈的热结构,引起了腾冲火山区岩石圈的拉张与减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