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尔王》被20世纪英国资深的莎学评论家布拉德利(A.C.Bradley)誉为莎翁四大悲剧中“最伟大的成就”,该剧深刻的主题和人文思想总能给不同时代的读者和观众以心灵震撼。国内外有关《李尔王》的评论涉猎文学、宗教、政治、哲学、舞台艺术、语言学及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议题广泛,有从对宗教思想的探索到对女性主义的讨论,从政治背景的反思到对人性的拷问等等。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背景下,通过采用描述和解释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以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为理论依据,从语气、情态和呼语三个方面对《李尔王》主要情节中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变化进行探析,旨在探讨权势关系变化在语言表现形式上的体现,并进一步揭示悲剧产生的原因。本文按主要情节的发展将剧本分为王国“分割前”与“分割后”两个阶段,通过对两个阶段主要人物的话语进行具体分析和对比,发现人际功能框架下语言选择的反差揭示了李尔与三个女儿间权势关系的变化:王国“分割前”,在语气分析中,命令和疑问是李尔话语中突出的言语功能,三个女儿都未使用并给予期待的回应;在情态分析中,带有“强制”和“允许”意义的情态词未被用于任何女儿的话语中;在呼语的分析中,亲近语和尊称为李尔和女儿间互用的呼语。这些表明李尔和其三个女儿之间的权势关系中,李尔享有绝对权势。王国“分割后”,在语气分析中,命令和疑问不再是李尔主要使用的言语功能,但它们却出现在长女和次女的话语中,同时不被期许的回答也频频出现;在情态分析中,长女和次女开始使用带有“强制”和“允许”意义的情态词;在呼语的分析中,冒犯称谓语的使用在李尔的话语中为突出特征,同时其长女和次女的话语含义与所用呼语相矛盾。这些说明掌权后的长女与次女竟对昔日赐予国土和权力的李尔实施暴政,他们之间的权势关系随着权势的转移而颠倒。而被逐放的小女儿却毅然回到李尔身边,他们之间的权势关系不曾改变。论文最后进一步揭示:主要情节人物间的权势关系承载着悲剧的种子,而其变化正是悲剧发展的催化剂同时也是映射出颠覆的社会秩序和人性善恶的一面镜子。研究表明,语气、情态、呼语不仅能反映人物间的权势关系,同时还能通过不同的语言选择揭示他们之间权势关系的转变轨迹。本文希望通过从人际功能视角透析该剧的悲剧色彩,进一步深化读者对这一伟大著作主题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