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HCC)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征象,间接评估AFP阴性及阳性HCC的生物学特点,并对AFP阴性及阳性HCC的组织分化及初步预后情况进行对比,为AFP阴性肝癌患者预后相对良好提供超声影像学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经病理确诊为HCC患者,排除急重性肝炎、生殖系统肿瘤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所有患者均行血清AFP检测及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以放免法持续测定血清AFP>20ug/L,并且排除急重性肝炎、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等即为阳性对照组,以此将AFP阴性组确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检查前空腹,采用百胜MyLab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行超声造影,对病灶的大小、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转移、门脉癌栓、超声造影灌注情况等进行重点分析(病灶大小以3cm为界,数目以2枚及以上为多发)。观察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组织分化及初步预后情况。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03例HCC患者中,AFP阴性组43例(41.7%),阳性组60例(58.3%)。超声征象分析结果:肿块最大径<3cm55例,肿块最大径>3cm48例,单发75例,多发28例,形态规则50例,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53例,回声均匀(无出血、坏死)45例,出血、坏死58例,无周围侵犯或转移56例,周边侵犯或肝内外转移47例,肿块中心血流丰富52例,中心血流减少51例。超声征象与AFP阴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下阴性组病灶最大径<3cm者32例(74.4%),肿瘤为单发者38例(88.4%),肿瘤形态规则者阴性组31例(72.1%),瘤体内无坏死、出血者阴性组34例(79.1%),无明显血管侵犯或转移者阴性组29例(67.4%),阴性组中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表现为病灶中心血流丰富者31例(72.1%),以上统计均高于AFP阳性组(P<0.05)。超声造影检查:阴性组29例表现为“快进快出”10例(34.5%),“快进慢出”19例(65.5%);而阳性组44例表现为“快进快出”33例(75.0%),“快进慢出”11例(25.0%),两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阴性组与阳性组超声征象比较:AFP阴性组中多数病灶体积偏小(最大径<3cmm),单发,形态一般较规则,回声均匀,很少出现坏死、出血等征象,彩色多普勒以中心血流丰富为著,较少发生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而阳性组在以上征象上多表现为病灶体积偏大,多发,形态不规则,易发生坏死、出血,血流以周边丰富为特征,且易发生坏死或侵犯周围组织。阴性组与阳性组超声造影比较:本组病例行超声造影检查,阴性组病例中近1/3表现为“快进快出”,其标准为动脉期(15-30s)增强高于肝实质回声,静脉期(31-120s)增强低于肝实质回声。阴性组组约2/3病例表现为“快进慢出”,其标准为动脉期(15-30s)增强高于肝实质回声,静脉期相对于肝实质增强减退不明显,延迟期(121-360s)逐渐强化低于肝实质回声。阳性组超声造影多以“快进快出”为特征。阴性组与阳性组病理分化及预后比较:AFP阴性组中肿瘤根治性切除比例较对照组高,姑息性切除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理分化程度在阴性组中的分布为由高分化比例最多,在阳性组中的分化程度比例为中-低分化为多。随访观察两组预后(满2年)生存率的情况,其中2年内阴性组存活35例,2年存活率81.4%,阳性组2年内存活38例,2年存活率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肝细胞癌(HCC)的AFP阴阳性表达与超声及超声造影征象具有相关性。AFP阴性HCC患者超声检查具有肿瘤体积偏小、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较少发生出血、坏死、不易侵犯血管或转移等特征,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快进慢出”等征象为特点,且AFP阴性HCC具有根治性切除率较高,组织分化相对较好,术后存活率相对较高等临床特点,为AFP阴性肝细胞癌预后相对良好的影像学依据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并可作为预后评估标准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