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环境、社会多重价值的公共产品,具有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等复合功能。上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展了绿道规划和实践,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绿道建设运动的高潮。同一时期,绿道被引入我国,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绿道网络规划开始在我国东南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兴起,呈现出向全国范围铺开之势。一方面,保障制度的缺位、公众参与不足等因素制约了绿道的发展,产生了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绿道网络建设反馈机制的缺位,导致产生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绿道网络景观生态效益、社会功能价值的发挥,绿道网络规划建设亟需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以上背景,通过对国内外绿道发展的探讨,结合国内外有关绿道网络分析评价的方法,对“欧盟绿色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乡村绿道评价指标体系”、“廊道评价体系”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等评价体系分析总结,以景观生态学、城市休闲游憩理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景观生态、社会功能及规划保障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以用于城市绿道网络规划的评价,填补城市绿道网络评价的空白,为建立城市绿道网络规划反馈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评价指标的选取采用了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最终选取了21个指标组成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了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重,形成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评价模型。运用绿道网络的评价模型,对武汉市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进行评价,21个评价指标属于Ⅰ级的有4项,Ⅱ级的有6项,Ⅲ级的有7项,Ⅳ级的有2项,V级的有2项,评价综合得分为0.5667,按照综合指数四级分类标准,该评价结果属于Ⅱ级,即武汉市绿道网络规划比较合理。对武汉市绿道网络规划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特别是2项V级指标、2项Ⅳ级的指标和7项Ⅲ级的指标的分析,指出当前绿道网络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绿道网络结构指数不高,网络结构有待调整;规划保障体系薄弱,公众参与效果不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武汉市绿道网络规划优化方案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