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古人类牙标本在实验过程中容易丢失和毁损的现象,本研究探索使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对古人类牙标本进行数字化保存,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丢失和毁损。首先,收集了西安临潼区秦始皇陵山任陶窖出土的517颗牙标本,运用显微CT分别对其进行扫描,而后使用Mimics软件,通过图像导入、图像切割、阈值设定、组织分割、蒙板三维运算和精细化仿真六个步骤,对每个牙标本均建立了三维模型。建成后的模型形态逼真,在软件支持下,可实现各组织结构的精确分离和测量。通过对三维模型精度的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精度较高,误差率仅在0.21~4.99%之间,从而认为该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作为古人类牙标本数字化保存的较佳方法,既能保护牙标本的完整性,同时可获得精确的三维数据。其次,采用Access2007软件对重建后的所有牙标本三维模型建立数据库。建成后的数据库使用方便,标本编号、性别、年龄、出土牙数等各项资料齐全,构架清晰。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录入和查询检索简捷,通过与Mimics三维重建软件相链接,可真实再现每个牙标本的三维模型,有助于数据的查询和资源的共享,为牙体解剖形态学的研究提供便利。在研究的第三部分,对所有扫描的牙标本进行髓腔内髓石的检查。在517颗牙标本中,发现有髓石的牙为30颗,发生率为5.80%。其中前牙组发生率为0.64%(1/157),尖牙组为2.99%(2/67),前磨牙组为2.22(4/180),磨牙组为20.35%(23/113)。不同牙位髓石发生率的比较,磨牙组发生率高于前牙组、尖牙组和前磨牙组(P<0.05);不同年龄段髓石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磨耗度牙髓石发生率的比较,3°磨耗牙发生率高于1°磨耗牙(P<0.01),也高于2°磨耗牙(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髓石发生率与牙位、牙磨耗程度相关密切,磨牙髓石发生率高于切牙、尖牙和前磨牙;磨耗越重,髓石发生率越高;髓石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