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杂种三倍体无性系形态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u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树杂种三倍体速生质优,尤其适合纸浆材等工业用材生产。开展白杨三倍体杂种无性系鉴定技术研究,对于品种推广应用中的保纯防杂以及新品种权保护等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从形态分类学和指纹图谱构建入手,开展了21个白杨三倍体杂种无性系鉴定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白杨杂种三倍体无性系叶部形态特征的主要差异,提出了通过苗期叶片形状、叶尖和叶基形状,叶缘锯齿形状、主脉与叶基侧脉夹角,以及苗木皮孔形状和分布状况等初步鉴别白杨杂种三倍体无性系的技术方法;(2)选取7对引物组合对21个供试材料扩增,共获得条带数410条,平均条带数58.6条,多态性条带数145条,平均20.7条。其中,多态性比例最高的组合是M-ACT/E-CTC,多态性可达42.6%,最低的是M-CAG/E-CAT,只有28.6%。(3)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M-CTT/E-CTG、M-ACT/E-CTC、M-CTA/E-CAG和M-CAC/E-CCA4对引物组合,共扩增了89条多态性条带,选取清晰、易辨认的21条多态性条带统计分析,构建了21个白杨杂种三倍体无性系指纹图谱,实现了21个白杨杂种三倍体无性系的准确鉴别。
其他文献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一种分布于中国西部和越南北部的高海拔动物。它历史上数量众多,但栖息地丧失和偷猎已经使得这一物种种群数剧烈下降,并因此而被IUCN列为濒危动
作为非生物胁迫之一的低温因子,影响并危害植物的生长及其繁衍规模。探究植物抗冻分子机制,挖掘抗冻相关基因,对于植物抗逆遗传改良,促进植物更好的适应低温环境具有重要的意
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全世界有900余种,我国已知有220余种。凤仙花属植物种类繁多,花形奇特,变化丰富,该属植物的多样性为选育花卉优良品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