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地区大樱桃休眠时间的确定及低温需求量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esty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立足于山西晋中地区大樱桃设施栽培生产,以当地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试验结果如下:一、大樱桃休眠起点的确定。采用花枝水培和苗木盆栽两种方法对大樱桃休眠起点进行研究,确定了盆栽法是测定休眠起点适宜的方法,而花枝水培法不适宜。不同品种的休眠起点不尽一致。3个供试品种休眠起点分别为:红玛瑙为10月6日,雷尼尔为10月6日,龙冠为9月14日,各品种休眠起点的早晚与品种的成熟期之间无相关性。二、芽类间、品种间低温需冷量差异。通过花枝水培、低温恒温处理等方法,得知供试品种芽类间、品种间低温需冷量存在明显差异,叶芽的需冷量低于花茅。计算冷温数值采用0~7.2℃模型。各品种花芽采用花枝水培法时的具体需冷量分别为:龙旭386 h,那翁、龙冠、雷尼尔、早生凡为428 h,大紫、红玛瑙、早红宝石为466 h,先锋481 h,红灯493 h;采用低温恒温处理法时的具体需冷量分别为:那翁、龙旭、红灯、先锋为954 h,龙冠、大紫为1314 h,红玛瑙764 h,雷尼尔1122 h。试验发现低温恒温处理法数值高于露天取枝花枝水培法,不同品种需冷量与果实成熟期之间无相关性。三、结束自然休眠起点的确定。通过研究发现,叶茅自然休眠结束的起点大多集中在11月下旬。花芽自然休眠结束的起点日期多集中在12月中旬。不同品种结束自然休眠的具体时间有差异。四、连续两年的需冷量差异确定。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式,对所有品种连续两年的需冷量进行对比发现,两年中除红玛瑙品种的叶芽、花茅的休眠结束起点日期基本无差异外,其他品种的叶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而花芽的差异不大。五、温室与露天两种栽培方式下需冷量的差异确定。对温室与露天种植的两个大樱桃品种龙冠与红玛瑙的需冷量进行对比发现,其需冷量大小不同,且因计算模式不同出现相反的结果,在≤7.2℃模式下,露天高于温室;在0-7.2℃模式与犹他模式下,温室则高于露天。六、不同类型结果枝需冷量差异。对红玛瑙品种的混合枝、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簇状果枝等五类果枝的需冷量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5类果枝需冷量顺序为:花簇状<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混合枝。七、不同树龄大樱桃需冷量差异。对红玛瑙5年生、9年生、19年生的不同树龄需冷量进行对比发现,不同树龄的需冷量存在明显差异,9年生需冷量最低,5年生次之,需冷量最高的为19年生。本研究旨在解决当地大樱桃设施栽培中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扣棚、适宜增温时间等问题,为设施大樱桃栽培达到优质、高效、丰产、稳产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区域油松造林中施用BGB微生物菌剂对油松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的影响,以及土壤养分与水分的变化,为BGB微生物菌剂在黄土丘陵地区的植被恢复应用提供
本文研究了国内外非抽样误差测度的主要方法,将其分为两类:基于设计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文章运用路径分析法重点研究了基于模型的非抽样误差测度方法,包括多指标和单指
冲积性河流浅滩整治水位与整治线宽度是航道整治工程设计中的两个重要技术参数,是浅滩整治成败的关键。本文简要分析了浅滩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浅滩演变的因素,回顾了国内外整治水
文章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非参数法,应用几个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从省际、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的能源效率,并利用"两步法"估计了其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自由贸易区已经正式启动,该贸易区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从我国目前国际贸易领域面临的挑战,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面临的困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构建自贸区
Ti质粒是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的重要部件,它是农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野生型Ti 质粒虽然是植物基因工程的一种天然载体,但把它用作常规的克隆载体却存在4点缺陷,为了使Ti
以电热毯火灾模拟试验为基础,结合其结构特点,分析了电热毯火灾的危险性,提出了根据电热毯火灾残留物鉴别其通电状态的判定依据,为电热毯火灾的调查,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技术方
文章分析了关系营销的内涵与必要性,指出实施关系营销能够有效提高企业顾客的忠诚度,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双方利益的长期关系。
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列入课程目标。然而,回首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历程,人们却吃惊地发现,时至今日,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其中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是相互作用的,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小城镇的建设,而小城镇的建设能够缩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