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操控与新闻话语——对台湾自由时报与联合报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一种话语分析方法,旨在透过语言的表面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的辨证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都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以批评语言学为基础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为新闻、政治宣传等话语体裁提供了批评性阅读方法,目的在于揭露隐含其中的意识形态。 本文试图在Fairclough的三向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Wodak的话语策略作为描写工具,van Dijk的意识形态操控理论为解释手段,以语料存在的台湾社会、政治、历史条件为阐释背景的综合性理论框架。 研究假设是台湾两大精英报纸-联合报和自由时报分别代表台湾两大阵营-统派和独派的政治意识形态,分别构建两种不同的身份认同-中国身份认同和台湾身份认同。研究问题是这两大报纸的新闻语篇是否受不同意识形态的操控;如果是,那么这些意识形态怎样进入文本,它们与政治、历史、文化大语境又有什么关系。研究采用的语料为联合报与自由时报2007年1月1日起到台湾2008总统选举前有关大陆新闻事件、台湾历史事件以及岛内重大政治事件的新闻报道。 本研究结合语料库语言学的定量分析手段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定性分析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对两组语料的话语策略及语言实现形式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两组新闻话语语料在叙述大陆时事、台湾历史人物或事件以及岛内重大政治动态时所呈现的话语策略和语言实现形式的不同,并以意识形态相关理论加以诠释,揭示新闻文本中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新闻语篇中的意识形态体现主要依赖于对命名、谓词、视角、强化或弱化等四种不同话语策略的使用。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话语策略又往往通过词汇选择直接或间接实现。 研究表明批评性话语分析是解释语言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有效工具。此外,本文的应用价值则在于帮助提高读者对新闻话语的敏感程度,唤起读者的批评意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