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仍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利用现代免疫学和分子分析技术,能在血液中检测到一种微转移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CTC是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在乳腺癌早期即有CTC进入血液并发生全身播散。检测CTC并探讨其意义已经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热点。既往研究显示,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实时检测外周血CTC水平及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估和预测辅助治疗的效果。但目前有关CTC化疗疗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Ⅰ~Ⅲ乳腺癌术后化疗和Ⅳ期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上,而对于CTC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疗效关系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另外,不是所有的乳腺癌肿瘤细胞在脱离原发肿瘤进入血循环系统中都能存活,存活下来的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变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实验方法和主要结果1、乳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变化情况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方法:抽取70例乳腺癌患者NCT前后健侧上肢静脉血5ml,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血标本中单个核细胞,通过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所获得单个核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阳性的CTC数目。分析NCT前后CTC表达阳性变化情况与影像学RECIST和病理学Miller-Payne标准评估NCT疗效的关系结果在70例乳腺癌患者中NCT前外周血CTC检出率为24.29%(17/70),与患者年龄(P=0.008)及HER-2(P=0.029)表达情况有关, NCT后外周血CTC检出率为10.00%(7/70)。根据NCT前后CTC检测情况,将患者分为阳性-阳性、阳性-阴性、阴性-阳性及阴性-阴性等四组,以RECIST标准评估NCT时,四组有效率分别66.67%(2/3)、78.57%(11/14)、0(0/4)和71.43%(3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以Miller-Payne标准评估NCT疗效时,四组有效率分别为66.67%(2/3)、71.43%(10/14)、0(0/4)和69.39%(34/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2、乳腺癌MCF-7细胞系抗失巢凋亡特性的初步研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培养的乳腺癌MCF-7细胞和低粘附培养环境下培养24h、48h、72h、120h、168h后MCF-7细胞的凋亡率。利用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具备抗失巢凋亡能力的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并对比抗失巢凋亡MCF-7细胞与正常培养的MCF-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抗失巢凋亡MCF-7细胞和正常MCF-7细胞中两群细胞CD44+/CD24-/low比例检测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乳腺癌MCF-7细胞经过低粘附环境培养后,24h凋亡率为12.35%,48h为31.6%,72h为40.7%,120h为44.0%,1w为48.9%。具备抗失巢凋亡能力的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实验组VS对照组:275±13VS55±16)、增殖能力(96h OD值实验组VS对照组:3.09±0.27VS2.31±0.18))及克隆形成能力(实验组VS对照组:32±3VS3±1)均显著强与普通MCF-7细胞(P<0.05),并且抗失巢凋亡MCF-7细胞能够富集较多的乳腺癌肿瘤干细胞(实验组VS对照组:80.93±1.19%VS2.85±1.86%)。结论1.新辅助化疗后CTC阳性率显著下降,新辅助化疗前后CTC的变化情况可能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有关。2.具有抵抗失巢凋亡能力的乳腺癌MCF-7细胞其增殖、迁移能力显著普通的MCF-7细胞,并且抗失巢凋亡的乳腺癌MCF-7细胞能够富集大量的乳腺癌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