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囊泡的结构和尺寸与细胞相似,所以在生物膜模拟及药物释放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电形成法可构建10-100μm的巨型单层囊泡,其尺寸与真核细胞相似。外加电场调控蛋黄卵磷脂囊泡形成的研究中,添加剂、膜制备方法以及电场过程参数对所形成囊泡的尺寸、产率、质量和形成速率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本论文以添加剂、制膜溶剂和电场过程参数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三方面影响因素对蛋黄卵磷脂囊泡形成的影响。该研究论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季铵盐可用作防腐剂和杀菌剂,同时具有抗肿瘤活性。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系列不同链长的季铵盐与蛋黄卵磷脂混合,利用电形成法进行了季铵盐-蛋黄卵磷脂混合体系中囊泡的构建,探索了利用混合脂质制备囊泡的规律与机理。考察了不同疏水链长的季铵盐的掺杂与电场过程参数对囊泡形成的影响规律,筛选出囊泡形成的最佳电场过程参数和季铵盐的最佳链长。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季铵盐后,囊泡的生成时间随着电压增大而减少,而且混合体系中囊泡的平均直径随着掺杂的季铵盐疏水链链长的增加而增加,其中,C16与C18掺入蛋黄卵磷脂后,形成囊泡最好,囊泡直径范围为80-200μm。此外,在实验中,缓冲溶液代替蒸馏水加入会降低囊泡尺寸,延长囊泡的存在时间。第二部分:论文探索了利用不同溶剂制备磷脂膜,对最终囊泡形成的影响。本文分别选用了水、乙醇、四氢呋喃、丙酮、甲醇、丙醇和丁醇作为制膜溶剂,考察了不同的制膜溶剂、溶剂配比条件以及电场过程参数对蛋黄卵磷脂囊泡形成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形成最佳囊泡的经济且环境友好型制膜溶剂的配方。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形成囊泡最佳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其最佳体积比为1:1与1:2,囊泡形成的最佳电场条件为5V,20Hz。使用乙醇作为溶剂制备囊泡时,操作简便,囊泡存在时间长,数据重复性强,而且减少了易制毒有机溶剂如氯仿和甲醇等的使用,对囊泡在生物医药、模拟仿生和药物载运等领域的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