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固定化酶及去除水体污染的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iczf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维持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水也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伴随当今迅猛发展的经济,不断增长的人口,水资源遭受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水资源的供需更为紧迫。污染中尤以含酚废水最为常见,它危害大且污染范围广,酚类是公认的可致癌物,残留在水体中的高浓度的酚类物质对人类、动物和植物有着直接的危害。因此,绿色、高效处理含酚废水技术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亟需解决的难题。相比于其他处理技术,生物酶作为一种高效催化剂,可以直接作用于污染物质的化学链,将其降解,具有条件温和、高效、成本低和无毒副产物等优点,逐渐成为水体污染处理应用与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孔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并作为载体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用于处理酚类废水。重点研究了静电纺丝参数对纤维形貌的影响;固定化HRP酶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固定化HRP处理含酚废水的性能。本项目的研究对研制新型酶固定化载体材料和创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研究了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及其最佳纺丝工艺。为了获得出丝效果最好,纤维形貌最佳的电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本论文对静电纺丝的制备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电纺条件、溶质浓度和溶剂种类及配比等影响纤维形貌的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纤维膜的电纺条件:聚苯乙烯浓度为15%(wt),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THF))配比为50:50(体积比),电压16 k V,接收距离为15 cm。(2)研究了电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定化HRP酶及其最佳固定化参数。采用表面偶联吸附方法在改性后的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表面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研究了固定化时间、酶溶液浓度和PH参数对固定化HRP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HRP酶的条件为:固定时间为240 min、PH 7.0、酶浓度为200 U/L。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经过固定化的HRP酶相比于自由酶,放置稳定性和PH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高。(3)研究了固定化HRP酶处理苯酚的性能及条件优化。论文对比研究了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的纯物理吸附、自由酶以及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固定化酶对苯酚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对苯酚的处理效果显著高于膜的物理吸附和自由酶的催化,更进一步的对固定化酶处理苯酚的最适条件进行了考察,在固定化酶用量为0.25 mg/g,苯酚浓度为75mg/L,过氧化氢和苯酚摩尔比为1:1时的苯酚去除率最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CEA,CA242,CA19-9在大肠癌的表达水平和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0例大肠癌和20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
<正>《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是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医学图像处理、生
保辜制度作为我国古代处理伤害案件的一种特殊制度是指:大多数的伤害案件发生后,在一定的保辜期限内,由加害人负责被害人伤病的治愈,最终对加害人的定罪和量刑由受害人的伤情
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影响,中国的等级分化现象颇为严重,人们在礼乐诗书的框架中进行作为和不作为,这种束缚自然导致了权利及人格尊严被忽视。当代中国虽已对人格尊严有了诸多
本文对吉林省羊草草甸草原上的藻结皮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实验选择羊草群落、星星草群落、虎尾草群落、针蔺群落、寸草苔群落、碱斑六个群落中地表生长的藻结皮为研究对象,首
为了研究道面改性聚酯纤维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提出了道面合成纤维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改性聚酯纤维的规格、掺量和搅拌时间等阻裂性的试验。纤维规格对裂缝
生酮饮食最早用于脑部疾病的治疗,如脑胶质瘤、癫痫等。近20年研究表明机体内慢性炎症反应、高血糖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运动或限制饮食可降低血糖水平、升高血酮浓度,同时降
采用1994—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经济增长、财产保险发展和人身保险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历史上的江西古琴艺术发展很大程度上与文人士族阶层参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二者共同存在且彼此共生发展。古琴不仅仅是陶冶情操的音乐艺术,更蕴含着较为深远而丰富的精神文化
立体化学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以及材料等学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设计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单一对映异构体显得尤为重要,而不对称催化正是致力于发展手性催化剂将前手性和消旋底物转化成有价值的手性前体。自20世纪60年代第一例报道以来,已有大量的手性有机金属配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被用于不对称催化,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催化效果。因此,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给了Wi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