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之一,也被列入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以来,长江三角洲呈现出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三角也并非高枕无忧。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度走在长三角的前列,目前其发展势头仍然十分强劲。《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表明,京津冀区域的后发优势极大。放眼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使得长江三角洲加快经济发展,以及加快区域的协调发展更为迫切。在长三角的地理版图上,居中的上海像一只龙头,而宁波与南通分布在龙头的南北两翼。有人把这种格局称为“一体两翼”。“长三角北翼”,即是指以南通为中心的长江以北的南通、泰州、扬州一线,以及向北延伸的盐城、宿迁、连云港一线的整个苏中苏北地区城市群。与长三角南翼的宁波为中心的浙北城市群形成地理上的对称。而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和长江天堑的天然阻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等因素,长三角北翼的相对发展滞后,成了长三角发展的“短腿”,它们地理上与以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南翼形成对称,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却无法对称。这样的不平衡状况极不利于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而恰恰是这样的现状,给长三角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可能。因而,围绕长三角北翼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和研究也就具有更大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论文分析了长三角北翼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成因,有近代以来的兵灾、水灾等等历史的成因,也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欠帐,以及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因素的影响等现实原因。在把握住这样的基点的前提下,对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长三角北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得失进行了分析,并进而对长三角北翼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展望,对长三角北翼近年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长江一线的全线贯通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对长三角北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和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规划先行、呼应长三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及在“市场之手”推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政府之手”,协调“长三角”及北翼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等基本对策。并明确提出这样的路径设计:根据现有基础优势、资源环境条件、区位开发潜力,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走向,集聚区域优势,集中重点开发区域,发挥最大带动效应,形成“增长极”,夯实发展基础。重点遵循“烘托崇明,突出南通,扩容入籍,沿海合作,错位经营,培植集群,高效农业,节约友好”的发展战略。尤其是,文中首次从战略高度提出了“金色海岛”概念,将崇明岛置于长三角发展及长三角北翼的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位置,重墨强调了南通在北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节点地位。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给了长三角北翼地区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和巨大的压力,长三角北翼自身的基础设施改进,特别是长江下游一线的全线贯通,以及长三角北翼人民奋发向上,共创长三角辉煌的激情,则成了它得以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大中国和长三角高速协调发展的滚滚车轮下,长三角北翼将与南翼比翼奋飞,她的未来将是光辉灿烂无比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