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存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保留着丰富的地域景观和和民风民俗,是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传统村落的记忆不断地衰退,在保护与开发上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如何构建出既能顺应时代步伐,又能留住集体记忆的方法与策略以促进传统村落的合理发展,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基于记忆场所及传统村落的理论研究,以禹王社区为例,对该传统村落的记忆场所进行提取,研究了村民记忆深刻度及其影响要素与记忆因子,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策略,其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对记忆场所与传统村落的文献进行了广泛的阅读,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总结了记忆场所及记忆场所要素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传统村落记忆场所区别于城市记忆场所的特征。(2)基于现场调研分析了禹王社区的区位、自然、历史及现状,初步梳理出禹王社区记忆场所25个。采用访谈法,通过村民对记忆场所的描述最终提取了18个记忆场所用于后续研究,并根据其功能及职责划定为生产生活型、观赏娱乐型、文化习俗型、宗教祭祀型和交通集散型5个类型。(3)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李克特量表,利用SPSS24.0软件进行记忆场所的深刻度评价。结果显示禹王社区的整体记忆处于“非常深刻”与“比较深刻”之间,记忆度很好;5类记忆场所中观赏娱乐分值最高,表明村民对这一类场所的偏爱;18个记忆场所中乐善桥、白沫江、古榕树得分最高,表明人们更喜爱日常休闲的公共空间,并得出每个类型中突出、重要的记忆场所,便于下文的研究。(4)基于上述评价结果,结合两次访谈中获取的村民相关记忆内容,运用归纳法,研究影响记忆场所深刻度的影响要素及记忆因子,归纳总结出物质实体、活动、文化、环境4种主要影响要素以及实体建筑、能提供休憩的设施与环境、文化产品、活动、适宜的尺度5种主要记忆因子。(5)基于上述研究及禹王社区记忆场所保护与开发现存问题,提出了该社区记忆场所保护与开发的原则,注重整体格局、衔接周边资源的整体式保护与开发策略;整合空间格局、功能结构、流线组织和空间序列的区域式保护与开发策略;改善物质实体、提升活力、环境治理和传承文化的局部式保护与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