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北农业生产技术变迁的历史考察(1898—1945)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东北地区作为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发展源远流长。自清末弛禁政策以来,大批流民涌入,大量荒地被开垦,东北农业走上发展之路。1898—1945年间,东北地区政局更替,社会动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在此历史背景下的农业生产技术亦发生了变化。  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气候气温不同,地势地形构造不同,导致农作物耕作制度不同,栽培品种各异。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反映在农民使用的劳动工具上。从原始简单木制农具到依靠畜力的铁制农具,再到西式改良农具的出现,生产工具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农村劳力与挽力资源发生的转移,也是生产技术变迁的一个表现。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包括选种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化肥的引进技术等)逐渐取代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与技术,推动近代东北农业的发展。  本文对近半个世纪东北农业生产技术的变迁进行考察,从社会、经济、思想三个领域分析总结其变迁的历史影响。新式农具的出现及使用,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确保农民有地可耕,巩固了社会稳定,减少暴动。生产技术变迁促使部分人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流入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农民思想领域的影响体现在挣脱顽固不化的封建保守,逐渐接受并开始改良本土农具更新科学技术等。
其他文献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成为经济发展和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体制是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信
以竹为主题的“竹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竹文化及其特色所具有的广泛吸引力,正是竹文化旅游市场的潜力所在。发掘利用竹文化,发展
纵览19世纪英国汉学,整体而言是从最早的传教士外交官等业余汉学到拥有专门研究队伍、研究机构、设立中文教授职位,甚至开始在大学里拥有专门的院系,逐步走向专业化、学院化的历
《明史·艺文志》是清代官修的正史艺文志,在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中别具特色。首先,在它以前的几部正史艺文志都是依据当时政府藏书目录编成的,而《明史·艺文志》是依据黄虞
自摄影术诞生以来,人们就窃喜地发现:与烦琐的绘画相比,摄影在瞬间就将物体捕获,然后你想印多少张就多少张。用这种技术来展现女人的曼妙身体简直又方便又逼真。当然,摄影家一直是保持警惕的,他明白一不小心就会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不是吗?一百多年来,有无数人为黄色小报、色情杂志打工,然后不可逆转地走向毁灭。但要划清艺术与情色的界限不容易,这条边界是模糊的,关键就在于你的裸体女人在向人们说些什么?  这个男人
美国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萨柯—樊塞蒂案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声名狼籍的审判之一,也是美国司法史上分水岭式的事件,它的国际影响非常大。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萨柯—樊塞蒂案件的具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采用新研究手段,审视新社会史研究领域,并将马克思主义与战后西方史学新思想结合起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