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东北地区作为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发展源远流长。自清末弛禁政策以来,大批流民涌入,大量荒地被开垦,东北农业走上发展之路。1898—1945年间,东北地区政局更替,社会动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在此历史背景下的农业生产技术亦发生了变化。 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气候气温不同,地势地形构造不同,导致农作物耕作制度不同,栽培品种各异。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反映在农民使用的劳动工具上。从原始简单木制农具到依靠畜力的铁制农具,再到西式改良农具的出现,生产工具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农村劳力与挽力资源发生的转移,也是生产技术变迁的一个表现。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包括选种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化肥的引进技术等)逐渐取代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与技术,推动近代东北农业的发展。 本文对近半个世纪东北农业生产技术的变迁进行考察,从社会、经济、思想三个领域分析总结其变迁的历史影响。新式农具的出现及使用,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确保农民有地可耕,巩固了社会稳定,减少暴动。生产技术变迁促使部分人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流入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农民思想领域的影响体现在挣脱顽固不化的封建保守,逐渐接受并开始改良本土农具更新科学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