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收录了正畸临床中常见的骨性I类安氏III类开、骨性II类安氏I类平面偏斜以及安氏I类拥挤伴前突的错畸形的矫治。在正畸临床中,正畸医师最经常考虑的是矢状向的错,但是颌面部的美观协调和功能不仅仅矢状向,还有垂直向和水平向的协调。错畸形往往伴随着三维方向的不调,并且垂直方向的不调最容易被忽视。故本文收录了两个垂直向的错畸形病例,涉及到口腔内垂直向的矫正,是临床矫治的一个难点。第三个病例为高角矢状向内收,利用支抗钉改善患者侧貌的成年病例。三个病例均是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完成的。第一个病例为拔牙矫治恒牙期骨性I类、安氏III类错畸形的开患者,通过拔除靠后已龋坏的牙齿,楔形效应和钟摆效应解除前牙开。但是通过头影测量表明很大程度是前牙钟摆效应解决的开。对于患者不良习惯是否改正还有待查证,故对于后期的稳定有待继续跟踪观察,必要时制作舌刺纠正不良习惯。第二个病例为非手术治疗骨性II类安氏I类平面偏斜的成年患者。治疗平面偏斜的患者,主要需要在牙列伸长区植入支抗钉,对于平面偏斜则需要对角线地压低,同时注意压低牙的转矩控制。对于偏斜病例需要分辨手术适应症和正畸代偿的极限,拍摄CBCT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正畸代偿的极限。该病例为下颌升支的轻度不对称,仅通过正畸纠正平面偏斜可以达到治疗效果。第三个病例为减数4颗第一双尖牙矫治安氏Ⅰ类前突错畸形的成年患者。通过减数强支抗内收,很大程度地改善了面型。该类病例为临床上很常见的病例,主要难点在于如何控制支抗,避免支抗丧失。收集该病例可以为日后临床工作作铺垫,从易到难,逐步加深。成年人正畸的比例逐渐增高,除了美观和舒适等要求外,成年患者更为希望能够快速的矫正牙齿。近年来,局部骨穿孔(MOP,micro-osteoperforation)加速正畸牙移动的研究逐渐升温,来自许多报道证明其能够加速牙移动。本综述旨在阐述MOP的发展历程、机制原理、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以及对该新技术的一些局限性进行思考,希望该技术在未来临床有更好的发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