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就必然有不同的特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创造了灿烂而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的民族性奠定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又决定了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一体性就是在这种文化交流中涌现出来的。差异是交流的前提,任何文化交流都是在对差异的发现中进行的,只有积极地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才能较好地去把握中西绘画的特质。以文化的比较为基础,会给人以哲理性的、更加深入的思考。佛教与基督教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甚巨,本文试图探讨这两种宗教的壁画艺术特点及其人文精神传统,所选取的中国唐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两个时代,分别是东西方历史上宗教艺术较为繁荣的时期,并且同属宗教理想与人生现实的碰撞、融合期。壁画图像在表征历史神话和宗教教义方面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与方法,提供了一种视角独特的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性研究路径。宗教艺术的繁荣是中国和欧洲历史上都曾经历过的现象,本文选取的两个实例,都在各自的宗教艺术发展中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其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壁画,被认为是基督教与人文主义表现结合时期最伟大的宗教绘画样式;而唐代佛寺壁画,则被认为是佛教与中国儒教结合以后带有封建政治烙印的艺术杰作。本文立足于对二者宗教传达所属的文化语境的把握,阐述中国与意大利(欧洲)在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等背景下的绘画语言表达的差异,显然,这种差异是十分清晰的。同时,中国唐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各自的宗教发展史上,有一共同特点,即都处于宗教“世俗化”时期,也即宗教文化与民族历史、现世生活融合的时期,这就为二者的可比性提供了论述依据和生活空间。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一点特点所在:从宗教的视角来解读艺术样式对文化的折射,以及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诸背景下的艺术面貌。不同的宗教文化具有不同的符号象征体系,绘画艺术正是一个合适的进行跨文化比较的合适的文化符号。西方宗教精神与中国宗教精神的异质是泾渭分明的:一个是超脱的,纯精神的和神权至上的;一个是物质化的,带有现世色彩,功利性和宣扬君权的作用。宗教活动在客观上起到了激发社会精神需求的作用,所以无论在东方或西方,宗教信仰的兴起总是伴随着艺术创作的繁盛。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原,至隋唐进入本土化、世俗化时期。大量摄取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和方法,孕育出了宣扬因果轮回、纲常伦理、忠孝节义等的中国化宗教样式,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兼容性,以及外来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在基督教精神仍然主导人们的内心世界的情况下逐渐生成的。当时大量的宗教活动不但活跃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契机和动力。在人文思想兴起的时候,基督教主题在文化艺术中仍然被更广泛地接受,这是基督教社会深层文化积淀的反映,基督教对彼岸世界的描绘深入人心,随时都在暗示人们注意自己灵魂的归宿,并在壁画创作中依托宗教神话题材而得到表现,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论文从人物表情状态、造型、色彩等诸方面论证了唐代寺院壁画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壁画的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求真实与现实之美,在手法上更写实,观察和表现也都更贴近现实。他们用浓厚的生活情调削弱了神与人的距离,强调了神的博爱,回避了神的权威。他们可以将现实的人与生活带入到基教的故事中去,将宗教的光环放到真实的生活中。表明在这些艺术家看来,基督教所倡导的精神就在现实生活中,人本身就具有宗教所追求的崇高精神。文艺复兴的宗教艺术就是在这样一个新的“宗旨”下,用不同于中国唐代壁画的手法,但同样虔诚认真的刻画宗教故事,表达宗教思想。艺术与宗教一样,一方面它是某种特定文化生长出来的果实;另一方面,它又是对自身以及生养它的文化的评判。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追求基于现实的理想之美,而唐代绘画艺术追求神性在现实的体现,是一种虔诚的现实之美。两者用不同的手法,但同样虔诚认真地刻画宗教故事,表达出属于特定时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