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水条件下砷在水合氧化铈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是一种以高毒性而闻名的类金属元素,水环境中的砷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近年来随着地热水开发利用的不断扩大,来源于地热水系统的砷污染正日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大规模开发伴随的高砷地热弃水直接排放是砷污染引发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适合于中高水温区域和多组分共存条件下对砷的选择性吸附是吸附材料能否满足地热水除砷的关键。   本文以水合氧化铈(HCO)为吸附剂,研究不同温度下其对As(Ⅲ)和As(Ⅴ)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式及多组分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合XRD、SEM.EDS、FTIR、XPS以及XAS光谱分析对吸附前后材料进行表征,探讨砷吸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1)HCO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在初始阶段能较好的符合Elovich方程模型,在吸附的全过程则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符合颗粒内部扩散模型,表明吸附的速率控制步骤为颗粒内部扩散。在pH=4.6时,HCO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2)HCO对As(Ⅲ)和As(Ⅴ)的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pH=4.6时,HCO对As(Ⅲ)和As(Ⅴ)的最大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90℃时分别达到161.3和137.0 mg/g。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HCO对砷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且温度越高吸附反应的自发程度越大。   (3)多组分离子共存条件下As(Ⅲ)的去除率下降,主要是溶液中的阴离子,即SO42-、Cl-与As(Ⅲ)形成竞争吸附;As(Ⅴ)的去除率升高,主要是共存多价阳离子与As(Ⅴ)相互作用形成共沉淀。   (4)XRD和SEM-EDS分析表明吸附反应前后样品的晶型和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材料孔隙有所减少;FTIR分析表明HCO表面OH-在吸附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温度升高,As-O的伸缩振动均向高频移动。HCO对砷的吸附机理趋向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专性吸附;XPS和XAS分析表明HCO在吸附As(Ⅲ)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e(Ⅳ)被部分还原为Ce(Ⅲ),而As(Ⅲ)则被氧化为As(Ⅴ)。
其他文献
本论文首先利用改进的化学溶液法制备了ZnO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吸收光谱(Abs)、光致发光光谱(PL)等进行表征,证明ZnO量子点粒径
PCB77是一类联苯苯环上的4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形成的氯化物,与其它多氯联苯(PCBs)相比毒性较大,在环境中含量较高。因为PCBs具有极其稳定的理化特性,常用处理处置方法难以到达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超灵敏的分子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污染物检测、生物成像、癌症检测等领域。现如今,制备SERS效应高、均一性好、稳定性高的SERS基底,并对SERS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一直是人们面对的一大重要挑战。针对SERS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挑战,将具有化学增强,分子富集、钝化保护、荧光猝灭作用的氧化石墨烯与在可见光范围内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最强的金、银粒子结合,制备SERS性
关于在地热水质条件下将砷的吸附行为与金属氧化物的表面特性相结合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研究以自制针铁矿为研究材料,从宏观吸附实验和微观表面分析两个角度系统研究地热水
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由于增强颗粒是通过化学反应从铝基体中原位形核、长大的热力学稳定相,因而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等优点,有望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交通运输业迅速崛起,为国内客运、货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哈尔滨铁路局作为全国较大的铁路系统,其能源消耗量位居全国第二,高效合理的利
随着电子集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越来越向着小、轻、薄等方向发展,然而随着工作频率的不断增加,电子器件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由于电功率损耗的热量,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