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持续静脉泵注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不良反应,探讨地佐辛用于术后静脉PCA镇痛的合适剂量。
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包括子宫肌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年龄25-65岁,体重45-80kg,ASAⅠ-Ⅱ级所有患者,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障碍,无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性疾病,无心脑血管疾病,无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过敏史和阿片类药物成瘾史。
2.试验分组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S组:芬太尼10pμ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ml。;FD1组:地佐辛(0.6m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ml。)+氟比洛芬酯100 mg术前20分钟静注;FD2组:地佐辛(0.8m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ml。)+氟比洛芬酯100 mg术前20分钟静注;FD3组:地佐辛(1.0m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ml。)+氟比洛芬酯100 mg术前20分钟静注。
3.麻醉方法所有患者麻醉前30min肌注咪唑安定0.05mg·kg-1、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间后对血压、心率、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末CO2等指标进行监测。然后行全麻诱导:给予异丙酚2-2.5mg·kg-1,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2mg·kg-1,瑞芬太尼1-2μg·kg-1,待药物作用完全后行气管插管,持续泵注异丙酚、瑞芬维持麻醉深度,连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设定潮气量6~8mL·kg-1和呼吸频率12-15次/min,以维持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手术中根据麻醉的深度调整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用量。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给予负荷量,S组:芬太尼1.5μg·kg-1;FD1组、FD2组及FD3组负荷量均给予地佐辛0.1mg·kg-1。同时开启止痛泵应用持续泵入镇痛给予模式,镇痛泵总量100ml,持续泵注速度为2ml·h-1,PCA1.5ml,锁定时间20min。
4.观察指标于手术后2h、4h、6h、12h、24h、48h分别随访观察并记录镇痛和镇静的评分情况;记录术后48小时以内恶心、呕吐,烦躁,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追加镇痛药物的情况。镇痛和镇静效果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say评分法来评定。呼吸抑制判定标准:病人自主呼吸未吸氧气时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90%或自述有胸闷、憋气等症状则认为有呼吸抑制。5统计学处理所得的数据中的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来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中的组间比较则采用的是方差分析(Analysis ofVariance,ANOVA);各组间各个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则采用的是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Repeated-measure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MANOVA);所得的数据均采用的是SPSS13.0统计软件来进行处理;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四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术后VAS评分FD2组、FD3组低于S组、FD1组(P<0.05);FD1组与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FD2与FD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Ramsay镇静评分最低是FD1组,其次是FD2组,FD3组最高(P<0.05)。
4.四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烦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FD3组略低于S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FD1组、FD2组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加镇痛药次数FD1组明显高于FD2组与F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加镇痛药次数FD1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结论:
1.氟比洛芬酯静注加地佐辛持续静脉泵注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芬太尼。
2.地佐辛0.8mg·kg-1泵注加氟比洛芬酯100mg术前20分钟静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