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辐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红色、不运动的非致病菌.最初是从辐照处理后的肉罐中分离得到的.耐辐射球菌R1菌株全基因组由两条染色体,一个大质粒和一个小质粒组成.一号染色体由2,648,638个碱基对组成,二号染色体包含41 2,348个碱基对,而大质粒和小质粒分别由1 77,466和45,704个碱基对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全基因组3,284,156个碱基对.耐辐射球菌最突出的特征是极强的抗电离辐射的能力.指数生长期的R1菌株即使在5k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其生长能力也未受影响,6kGy γ-射线照射后染色体基因组产生约200个的双链断裂碎片,但是其基因组DNA经修复后没有引起任何的突变.自该细菌发现以来,科学家们提出各种假设试图来解释这种现象,即使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也已经完成,但耐辐射球菌真正的抗辐射机制仍然是个谜.为了研究耐辐射球菌极强的辐射抗性与DNA修复机理,我们应用双向电泳结合银染的方法考察了野生型菌株KD8301在γ射线照射前后细胞体内总蛋白组的变化情况.差异蛋白经胰蛋白酶酶切后产生肽片段,再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肽指纹图谱来鉴定.这些蛋白行使细胞的各种功能,绝大部分未曾报道与辐射抗性有关.在耐辐射球菌全基因组中,大约有一半的基因产物功能尚未清楚.因此,解释这些功能未知的蛋白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耐辐射球菌极端辐射抗性机理.我们的研究结果中发现了一些预测的蛋白在电离辐射后,其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或诱导,其中对两个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这两个基因的破坏子抗电离辐射的能力明显下降.这些结果说明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来发现耐辐射球菌辐射抗性相关蛋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