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文学的格局中,军旅文学的影视化的主要内容是以军旅生活、军人形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我国的军旅文学在经历了一次高潮后便走进低谷。但自80年代之后,我国军旅文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创作的重心发生较大转变,作家纷纷将军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作为创作追寻的目标。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自2002年在北京电视台首播后,便一炮走红,此后在全国各大卫视轮番播映,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历史的天空》在2004年播出的时候,是该年重播频率最高的军旅电视剧;《亮剑》于2005年9月份在央视一套黄金强档首播后,根据央视收视调查数据显示,当时《亮剑》创造了高达10.3%的平均收视率,稳坐当年收视冠军宝座。并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亮剑”也成为2005年的热门词汇,作为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代名词,一时之间在各行各业被广为引用,军事题材的连续剧迎来收视热潮。但是相比改革开放之前的同题材作品,在上述提及的作品中,制作者对于主要角色所处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物自身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描写,也更强调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的事业、生活的时代特征。这一类军旅题材电视剧和一些军旅小说、散文等共同诠释着“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从多个角度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演进轨迹。因此,“军旅题材电视剧”不仅可以涵盖“战争片’、“军事片”,而且可以用来指称当前这种更加审美化、情感化、艺术化、人性化的着重表现军营生活的电视剧作品。 本文介绍和研究了新世纪军旅文学影视化热潮中的代表作品,涉及的代表作品即论述中心:《亮剑》(都梁)、《历史的天空》(徐贵祥)、《激情燃烧的岁月》、《雪豹》(业余狙击手),《士兵突击》(兰晓龙)、《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刘猛)等。新世纪军旅文学影视剧作品的模式化研究。通过对新世纪军旅文学创作高潮中的影视化代表作品进行了系统梳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世纪军旅文学影视化的模式研究:一、新世纪军旅文学影视化之人物;二、新世纪军旅文学影视化之情感模式;三、新世纪军旅文学影视化之情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