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防护林优化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决定着农田防护林所发挥的功能和效益,江苏省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绿色江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以现有农田防护林的生长规律研究及林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研究区的农田防护林的空间配置及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结论如下: 利用MATLAB6.5 及最小二乘原理进行编程,采用经典的生长理论方程Logistic 方程Richards 方程、单分子式(Mitscherlich)方程分别对平均胸径(D)、平均高(H)、优势高(H优)、平均材积(V)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 方程拟合胸径、平均高生长效果最好,而Richards 方程拟合优势高、材积生长效果最好。 利用拟合结果进行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及成熟龄的确定,研究表明,研究区立地类型可划分为6 个等级,防护林带的防护成熟龄为8—12 年,经济成熟龄为15 年,数量成熟龄为18 年,更新龄确定为15—20 年。 同时将蓄积量作为林龄(t)和地位指数(SI)和密度(N)的函数,利用研究区农田防护林样地,拟合了研究区防护林带的可变密度的全林分蓄积生长模型,为研究区蓄积量的预估打下基础。 在分析农田防护林优化配置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林带成林高、林带达防护成熟时平均单株材积、林带宽、带间距、透风系数 、风速削弱系数、林带平均单株营养面积、株行距等配置指标,利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农田防护林的空间配置进行研究,将林网分成三级或四级配置,采取五种不同配置方案,并分别统计出不同级别林网配置后的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结果表明:五种配置方案农田防护林的森林覆盖率可分别达到4.19%、6.79% 5.82%、5.10%、11.43%,森林覆盖率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利用ARCGIS 及MO 对林网进行分级配置,易于统计配置的面积。 利用MO 结合VB,采用集成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研究区的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信息系统,除具有基本的数据操作、编辑、查询、空间分析、图形的输出等功能外,还具有林网格网的生成功能、不同宽度的缓冲区生成功能且集成了林带蓄积量预测模型。 应用“3S”技术,将农田防护林的空间配置信息及蓄积量模型集成在一个系统中,不仅可以直观地掌握农田防护林的空间分布及面积变化,同时可以掌握不同防护林带蓄积量的变化,研究形成的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信息系统为研究区的农田防护林的管理和经营提供了更为直观、科学的依据,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同时也适用于其它区域,为精准林业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将“3S”技术应用于农田防护林的空间配置,是一个新的尝试,系统的功能的开发和完善有待于在实际的应用中进一步进行。 对研究区农田防护林的发展规模进行研究,对资源现状及各配置方案下所能达到的森林覆盖率及蓄积量进行分析,并比较研究区提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森林覆盖率及蓄积量目标,研究结果表明:配置方案中的B、C、D均能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15%覆盖率目标,实现蓄积量200万立方米的目标也是可行的。同时又对研究区现行的农田林网的农业效应的经济价值及林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带的农业效应为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