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咸丰、同治时期是晚清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这是一个社会动荡,矛盾凸显,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西方列强步步紧逼,以炮火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肆侵略。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鸦片战争爆发,对国家、民族、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而这一时期也正是清政府昏庸腐朽,吏治腐败,军队软弱无能,战斗力低下的时期。当此之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八旗绿营兵无力抵抗,湘军应运而生,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所向披靡,一时遂有“无湘不成军”、“惟楚有才”、“中兴将帅,十九湖湘”的人才蔚为大观的兴盛局面。湘军将领如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江忠源、罗泽南、刘蓉、曾国荃、李元度、李续宜、王鑫等人,以儒生领兵,以理学相标榜,相互之间通过求学、联姻等方式确定了较为稳固牢靠的关系,他们余事为诗,经常书信来往,相互酬唱,有着基本相同的如重视诗教,文以载道,宗宋倾向,强调诗情等文学思想。本文认为,这批湘军诗人有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较为一致的文学思想,时常通过宴饮应酬、吉庆吊丧、冶游玩乐等形式相互唱和,可以将他们视作一个诗人群体加以研究。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论述咸同时期湘军诗人群体所处的环境与背景;主要是从湖南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影响,以及咸同时期历史背景与动荡局势,还有当时整个社会的时代学术精神与诗学倾向等方面分析,揭示湘军诗人群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第二章论述咸同时期湘军诗人群体之间的交游;主要从曾国藩与郭嵩焘、刘蓉、左宗棠等湘军诗人的交往,证明他们是成员较为固定,联系较为紧密,活动较为频繁的一个诗人群体组织。第三、四、五、六章分别对咸同时期湘军诗人群体领袖曾国藩、核心郭嵩焘、中坚刘蓉以及湘军诗人群体的重要人物罗泽南、彭玉麟等几人,从他们的家世与生平、文学思想进行仔细梳理,分析了他们各自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并对他们的诗歌创作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恰当的评价。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曾国藩、郭嵩焘、刘蓉、罗泽南、彭玉麟、左宗棠等人在政治、军事上结成同盟,同进退,共荣辱,而且在文学上也结成了一个有着基本相同的文学创作理念的诗人群体,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又因为他们大都身居高位,一呼百应,因此对于晚清的诗坛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宗宋诗风起了明显的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