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09年作为琉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中日琉三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日本萨摩藩率兵入侵琉球,琉球国王被俘,被迫签署不平等条约,琉球进入所谓的“两属时代”。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和琉球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人物,就是琉球的首位华裔的三司官郑迥,作为亲明反日的代表人物,郑迥领导了琉球抵抗日本萨摩藩侵略的活动,因此战后日本所记载的官史称郑迥为战争的罪魁祸首,并持续数百年之久,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逐渐有不同的声音来重新认识郑迥这一个在琉球历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 笔者以郑迥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其抵抗萨摩侵略的事迹作为研究重点,分析郑迥抵抗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从而展现郑迥的民族气节和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本文首先介绍郑迥的家世渊源和所受的教育背景,郑迥祖籍福建,生于琉球久米村,自幼接受中华儒家教育,十六岁来华入国子监学习,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成为其人生信条,儒家文化也成为郑迥行事作风的指南和原动力,这也就为其抵抗萨摩侵略以身殉国奠定了思想和价值基础。其次以1609年萨摩侵略琉球中的郑迥因素为基础,分析战争的郑迥因素和非郑迥因素,从作为政治家的郑迥个人角度分析战争的原因。再次主要再现战争的具体过程,此部分以琉球和萨摩两条线分别阐述双方的战前准备和双方的交战过程,着重考察郑迥的积极防御战略和抵抗过程。最后阐述郑迥被俘日本后的反抗活动并透视郑迥殉国后对中日琉三国关系影响。 本文希冀对郑迥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郑迥抵抗萨摩侵略保护自己家园不受侵害,不幸被俘后以身殉国,更是以身殉道,此道乃是儒家之道。郑迥的身上充分地体现出了儒家的“仁”的精神。日本为美化自己的侵略便将战争的罪名推脱到郑迥身上,而琉球在日本的淫威下也只能将郑迥“丑化”不得为其正名,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郑迥的事迹也得到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其应该得到一个客观的历史评价。郑迥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