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株的筛选与发酵工艺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y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一种采油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的筛选方法,筛选到菌株sy3,鉴定为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sy3在烃基培养基和非烃基培养基中培养,分别使培养液的界面张力和表面张力下降91.7%和55.1%,具有典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特征。通过对菌株sy3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证明菌株sy3能够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其主要成分为鼠李糖脂,但也含有氨基酸类脂和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sy3摇瓶发酵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8.0g/L,是一株潜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   采用环境压力选择方法对菌株sy3进行处理,富集能够耐受高浓度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自发突变株。在连续处理四周,菌体致死率超过90%的条件下,筛选到了一株耐受高浓度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自发突变株sy3-322;经发酵检测证明,sy3-322菌株是一株鼠李糖脂高产突变菌株;其摇瓶发酵的鼠李糖脂的产量达到12.5g/L,比出发菌株的8g/L提高了56%。对菌株sy3-322的摇瓶发酵培养基碳、氮源进行了优化,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在最适摇瓶发酵条件下,菌株sy3-322的鼠李糖脂发酵产量达到27g/L。   分别采用在7L和25L的自控发酵罐,研究了菌株sy3-322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工艺,发现菌株sy3-322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属于生长相关型。创新性的提出了主从双发酵罐系统的发酵模式,成功的解决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过程中的泡沫溢出液问题。采用溶氧系数相同法进行了从7L罐到25L罐的放大,结果证明是可行的。采用上述条件,在7L罐和25L罐上进行了13个批次的发酵,鼠李糖脂的最高产量达到27.5g/L,在25L自动发酵罐上,鼠李糖脂的产量平均达到24.2g/L。
其他文献
镁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导热导电性好等优点,在汽车和3C产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镁合金化学性质活泼,使其在使用环境下极易遭到腐蚀破坏。   在镁合金表面
水中硝酸盐污染普遍存在并呈加剧趋势。长期饮用被硝酸盐污染的水容易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以及“蓝婴症”等,其转化物还具“三致”风险;地表水的硝酸盐污染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
本文以(2-氯苯基)—环戊基甲酮为起始原料,通过胺化制得1—(2-氯苯基)-1—环戊基甲胺。然后以(S)—(+)—扁桃酸和去氢枞酸为拆分试剂,通过分步结晶拆分得到光学纯的(S)—(—)-1
在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危机加剧的今天,开发清洁的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锂离子电池因环境友好、性能优秀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移动设备上。但是,目前已经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可充放电次数、价格成本等特性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如为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动力,因此,改善已有锂直子电池的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TiO_2和Si02与石墨烯复合,将两
基于半导体掺杂纳米结构能有效地改变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光学和磁学特性,近年来在制备与性能表征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被关注,其应用价值也初步显现。本论文旨在不同的温度、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