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和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探索经济增长新模式:低消耗、低污染和高生产效率,绿水青山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追求目标。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其所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学者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在测算经济发展质量时将环境和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纳入分析框架,因此,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提质增效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和学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是测度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二是检验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使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
在基于能源和环境约束性的框架下,增加能源消费量作为一种新投入,将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DEA-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结合的方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得出如下结论:整体上看中国各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均处于增长的趋势;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东部地区增长速度较快,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变化情况不稳定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西部地区的增长相对缓慢。
从空间计量角度分析影响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因素。首先测算莫兰指数,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通过matlab软件深入分析对外开放程度、产业发展结构、城镇化程度、科技创新水平、政府市场化程度和环境保护力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论如下:对外开放程度、产业发展结构和科技创新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市场化程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城镇化程度和环境保护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最后提出了有助于提高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有效建议,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从科研成果孵化率、进出口结构、政府服务效率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
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和学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是测度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二是检验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使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
在基于能源和环境约束性的框架下,增加能源消费量作为一种新投入,将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DEA-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结合的方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得出如下结论:整体上看中国各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均处于增长的趋势;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东部地区增长速度较快,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变化情况不稳定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西部地区的增长相对缓慢。
从空间计量角度分析影响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因素。首先测算莫兰指数,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通过matlab软件深入分析对外开放程度、产业发展结构、城镇化程度、科技创新水平、政府市场化程度和环境保护力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论如下:对外开放程度、产业发展结构和科技创新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市场化程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城镇化程度和环境保护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最后提出了有助于提高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有效建议,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从科研成果孵化率、进出口结构、政府服务效率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