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淮河流域某肿瘤高发区恶性肿瘤病人及近3年来因恶性肿瘤死亡者的经济损失情况,为相关补偿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农村恶性肿瘤病人在遗传因素、饮食行为习惯和饮水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为探索肿瘤高发因素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回顾性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选择淮河流域某支流近几年肿瘤发生较聚集、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对所选地区的所有肿瘤现患病人和近3年(2004.7.1~2006.6.30)因肿瘤死亡的病人家属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和现患病人的体检,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史、饮食行为习惯、饮用水情况、疾病种类以及因患肿瘤的经济损失情况等,并对患者的饮用水、水井底泥或河塘底泥、粮食、蔬菜的进行枯水期环境污染物检测。
恶性肿瘤患者按系统进行归类,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妇科肿瘤、血液系统和其他恶性肿瘤;经济损失的调查采用直接向病人调查的方法,间接经济损失采用人力资本法<[1,2]>计算,根据年龄进行生产力赋值,根据医疗费用增长水平<[3]>对经济损失进行调整。结果用Epidata 3.02录入,用spss13.0的统计描述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均很严重,地表水为劣Ⅴ类或Ⅴ类<[4]>,浅层地下水质以极差水为主,深层地下水质多属较差级别<[5]>。当地居民有95%的住户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以浅层地下水为主。2005年研究地区恶性肿瘤患病率为545.03/10万;人群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319.14/10万<[6]>,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2.47倍。
1973年-7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显示该地区为全国恶性肿瘤低发区。近年来,随着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剧增造成了面源污染;1990年以来,皮革、造纸、化工、纺织、塑料等污染较重的企业较多,污染物的随意排放造成环境中致癌性污染物的增多。研究地区恶性肿瘤患病率为498.65/10万,接受调查的现患病人共78例。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0例,占51.28%,妇科肿瘤17例,占21.79%。每位肿瘤病人总的经济损失中位数为42502元,是当地人均GDP的14倍。
因肿瘤死亡者14例,有11例是消化道癌。因肿瘤死亡者总的经济损失算术平均值42320.14元。
肿瘤现患病人中经常食用热饭、烫饭、剩饭菜和霉变食物者较多,分别占64.1%,38.46%和30.77%,吸烟者40例,占51.28%,饮酒者16例,占20.51%,有肿瘤家族史者占28.21%。83.87%的调查对象在10年前饮用距地表小于20米的地下水,由于水质变坏,饮用距地表小于20米地下水的调查对象减少到目前的48.39%;饮用水源距离沟、坑、河距离小于100米的家庭占被调查者的53.8%;目前有80.65%的家庭使用井水灌溉,其余使用河水和沟渠水等地表水灌溉,10年前使用河水、沟渠水等地表水灌溉的占到总数的57%。
饮水中重金属锰、汞,以及硝酸盐氮、氟化物,总硬度以及微生物指标部分超标。另外,葸、芘以及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等毒性较大的化合物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后两种检出率高于85%。土壤、底泥、粮食、蔬菜中污染物含量较低,均低于相关标准或低于检出限。
结论:研究地区恶性肿瘤现患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以消化道癌为主;恶性肿瘤患者人均经济损失的中位数为42502元,因肿瘤死亡病例人均经济损失的算术平均值为42320.14元,分别为当地人均GDP的14倍和13.5倍,恶性肿瘤的发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肿瘤患者中,有家族史者约占1/4,生活习惯方面,患者经常食用热饭烫饭剩饭和霉变食物者较多。
引起肿瘤高发的原因很多,但经常食用热饭烫饭、剩饭菜和霉变食物,饮用浅层地下水、饮水井与河、沟距离近造成饮用水的污染、饮用水中锰、硝酸盐氮、芘及邻苯二甲酸酯等致癌物质含量的超标,可能是影响研究地区肿瘤高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