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末这个动荡的时代里,魏忠贤事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祸国殃民,给整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当魏忠贤倒台并被赐死后,整个事件立即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有关他的各种事迹被文人们记载、传扬,表现样式有史书、文人笔记、小说和戏剧等,作者们以不同的心态塑造了魏忠贤形象,其中魏忠贤题材时事小说的出现,更让魏忠贤形象从单一化走向了多维化,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不容忽视的价值。由于文体的限制,史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仅在于历史事件本身,对人物形象没有做过多的加工和改造,因此史书中的魏忠贤形象显得单一、苍白。在文人笔记中也保留了不少关于魏忠贤的资料,作者在记录时坚持写实原则,保留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但对魏忠贤形象的塑造仍然不够。随着戏剧的繁荣,魏忠贤形象也出现在了时事戏剧中,但在表现形式的限制下人物形象也没有大的改变,着重表现了魏忠贤的恶人恶事,对人物心理和内心世界的揭示也显得不足。魏忠贤事件在当时也引起了小说家的普遍关注,于是产生了一批反映这一事件的时事小说,主要有《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等。与魏忠贤题材的笔记、戏曲不同,时事小说有自己显明的特征,主要有反映历史事件的及时性,强烈的倾向性和追求真实性,在明末清初小说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时事小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物形象较苍白、单一,速成的创作方式使作者缺乏对事件本身的理性思考,没能深入挖掘出人物性格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致使人物性格不够丰富,造成了人物形象的具有明显的符号化倾向;其二,故事模式的简单化,魏忠贤事件被处理成单纯的忠奸斗争;其三,多借神怪现象来宣扬因果报应之说,使作品的艺术水平不高。魏忠贤题材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梼杌闲评》。它对魏忠贤事件做了了艺术化的再现,作者继承了史家的实录精神,但在如实表现事件的同时又加入了大量的虚构情节,达到了“史实”与“世情”的协调统一,双线并行的叙述脉络和虚实相生的叙事笔法使情节设计大放光彩。更为可贵的是,它除了对魏忠贤重点塑造之外,也对他身边的人进行生动入神的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梼杌闲评》的出现代表了我国小说的巨大进步,体现了作者小说文体意识的觉醒。但由于作者对事件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使得作品又落入了迷信的套路中,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