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参照《建筑学报》1954-1990年刊载的相关文章,运用计量学的方法对建筑学报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及分类研究。论文以50年代-6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两个历史时期为纵轴,横向探讨引入的外国建筑文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和中国的建筑理论发生的反应,从有代表性的建筑理论、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和建筑作品等三个方面,致力建构中外建筑文化“对话”的脉络网络。论文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在脉络分析中加入跨文化传播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中“前视野”、“对话”“接受”等概念,分析不同两个历史时期中外建筑文化对话的现象和影响背后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论文主体结构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将研究核心确定在1954-1990年的中国,将参照对象确定在相对时期发表于建筑学报的文章。第二部分第二章界定了跨文化传播理论和接受美学的相关概念,并引入已有的建筑现象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第三~四章以年代为界限,以建筑理论为主线,建筑设计作品为辅助,深入分析和探讨了中外建筑文化对话对中国建筑的影响。第四部分第五章在前面三章的理论研究和现象梳理的基础下,归纳分析了这段时期中外建筑文化对话过程的前因后果,总结了两者“改写”和“被改写”的互动作用,反思这段时期中国建筑学的学术环境、思想状况和观念演变,对今天观察和评介当代实践和历史理论研究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