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是二十世纪未随着数字技术及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开发使用而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尽管WCT、WPPT已认可了权利人享有向公众传播权,但有关互联网的版权作品的上载、传播与使用等仍是困扰版权人、传播人及广大信息接受使用者的一个复杂问题。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从版权法的平衡机制——持版权人、信息接受者(即公众)的利益平衡,以鼓励版权人的创作,促进人类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这一版权法的基本精神出发,系统研究了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问题。 论文共分八章。 引言部分主要是介绍互联网通讯技术开发、使用及发展的基本情况,这是论文以下部分分析的背景和技术基础。 第一章“互联网与法律”。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不限于互联网技术人员的人士(其中还包括某些比较有声望的法学家)认为互联网的精神在于资源共享,所以互联网上是否需要法律调整仍值得商榷。本章正是从互联网的技术、精神入手,研究分析了互联网与法律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二章“互联网与知识产权法”。互联网上流通、传播的信息载体本身就是知识产权法特别是版权法的保护客体,可以说,互联网与知识产权(法)有着天然的联系。 第三章“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互联网上的版权问题主要也就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版权保护问题,一是版权限制问题。本章从向公众传播权、网络作品及版权管理信息及版权保护技术措施三个方面分析目前国内外有关互联网上版权保护的状况,重点则基于向公众传播权的特征研究了互联网上版权保护的特殊性。 第四章“版权的权利限制的制度本质”。本章从版权作品的创作使用及其价值实现、版权法的立法目的及其价值、权利限制与言论自由三个方面对版权问题的另一主要方面——权利限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下文的具体研究提供了深层的理论基础。 第五章“版权权利限制的历史渊源”。本章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将版权法的产生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版权法的产生背景、立法目的及发展轨迹中分析研究版权法如何坚持“保护与限制”这一基本平衡精神,适应并促进人类科学技术及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第六章“互联网的版权限制”。本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前文分析的版权法的平衡精神的基础上,本部分从纵横两个方向对互联网上的版权限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纵向分析基于网下作品上载互联网、互联网上的版权作品的传播与使用、互联网上版权作品下载到网下的使用这一技术过程,横向分析则从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准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及默示许可使用制度等几方面展开。 第七章“互联网上精神权利的保护与限制”。版权法中权利人的权利既包括经济权利,也包括精神权利。本章基于互联网的特征,分析研究了互联网上的精神权利的保护与限制问题。 第八章“版权限制的反限制:版权保护技术措施”。版权保护技术措施被纳入版权保护体系可以说是WCT、WPPT及许多国家有关互联网版权立法的最引人注目之处,同时该制度的设立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部分从版权人、公众,从技术本身、公民的宪法权利等多角度入手,分析研究了版权保护技术措施对版权法律关系中各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