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工程建设所用天然砂主要取自两江的天然砂,细度模数多在1.6以下,多为特细砂。所以,重庆的一些重要工程结构的混凝土,均采用运距400km以外的简阳砂或德阳砂。重庆涪江三桥主桥箱梁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50混凝土,P2、P3墩箱梁设计采用大流动性、缓凝、早强泵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重庆涪江三桥施工工期紧,采用简阳和德阳砂的运距远、成本高、供货难保证,为此,对重庆铜梁岚峰生产的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机制砂与资源丰富、流经合川的天然渠河特细砂复合的混合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开展研究,具有重大工程意义。
在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目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已有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重庆涪江三桥工程条件与技术要求,对特细砂和机制砂掺配比例、砂率、碎石用量、HSC-II掺量、FDNT40-50掺量、水胶比、机制砂石粉含量等因素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试验分析,并优选确定了基准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单掺FDNT40-50l%和双掺HSC-II10%、FDNT40-50l%混凝土的强度试验,提出宜采用双掺混凝土,并对其成型和拌和物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根据施工工艺要求,优选外掺料及其用量,得出了既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混合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对分别使用混合砂、天然河砂(简阳中砂)配制的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收缩和徐变等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机制砂和特细砂复合后的复合中砂与天然中砂生产的混凝土大部分性能指标接近,部分指标优于天然中砂混凝土。特细砂和机制砂复合配制的C50高性能混凝土满足涪江三桥设计的大流动性、缓凝、早强泵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