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先后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思路,倾注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平衡既是全面的“一面”,是和谐的“一环”,也是“新”的实质体现,是必须关注的重要实践和理论问题,是以上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本文的重点在于实证分析。目前在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的不平衡已成为落实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因此,针对安徽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剖析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衡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就成为了本论文的研究总目的。论文利用对安徽省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县所进行的实地调研所取得数据为依据,分析出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结构的特点表现,进而得出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衡的结论。更进一步地,从需求、供给、制度以及县乡财政困难等角度分析失衡的原因。最后,对农村公共品供需失衡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论文对解决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衡的对策思路是:(1)提高基层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鉴于中国国情,基层政府对提供辖区公共产品的义务必须切实履行。而对于相关的政策配合,应着重在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减少政府层级、规范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强化预算管理、扩大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考虑;(2)构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农民是农村公共产品的实际使用者,他们的意思表达必须有一合理的渠道。(3)多方面政策的配合。不仅要改变以前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更应该把思路放在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平衡的长效机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