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贸易环境效应问题派生于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其经济学逻辑起点在于外部性和不完全市场结构。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扩张和经济发展逐渐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对外贸易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现,从而关于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的研究逐步成为主流经济学关注的前沿问题。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更是引起各国专家乃至普通民众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已经就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城市的建设,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碳关税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来自192个国家的代表商讨了《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我国领导人也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①,成为全球的焦点。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是否可持续却是更为重要的问题。纵观中国东中西三部,不难发现,中国经济繁荣的背后却是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的失衡。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出口,而出口的产品中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很高,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东中西部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悬殊,是一个需要政策调节的现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品的出口结构,面对东中西部的现状我们不能一刀切。本文在对国际贸易理论和东中西部出口贸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Grossman和Krueger(1991)创建的研究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的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用能源转换法,计算出了29个①省份1995-2007年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面板数据库,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东中西部的出口对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东部11省中有5省的出口与碳排放量高度相关,中部8省中有6省,而西部10省中有5省的出口与该地区碳排放量高度相关。结合实证分析结论,为了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和走上低碳发展之路,本文提出了与东中西部出口现状相符的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