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视角下金融危机传染引致的系统性风险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以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成为国际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虽然此轮金融危机已渐过去,但是,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曲折,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道路仍不平坦,新兴经济体面临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当前,我国和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时时都在警示我们不能忽视系统性风险再次爆发的可能性。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体系内机构倒闭或市场失灵这样的尾部事件从一个机构传染到多个机构、从一个市场蔓延到多个市场,导致损失在金融体系内不断扩散,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风险,其核心是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危机传染。而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快、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进而形成一种全球金融体系的复杂网络。在复杂的金融网络中,危机的传染更加迅速,传染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更具破坏性。因此,研究金融网络中危机传染所引致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本文深入分析我国金融体系中危机传染及其引起的系统性风险问题。考察我国金融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对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评价资本要求、存款保险等监管政策和制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期能为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下,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防范、监管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论文将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运用网络分析、仿真模拟、经验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金融网络中的传染与系统性风险问题。全文沿着理论与方法论准备、仿真模拟、实证分析、政策评价、得出结论的逻辑思路展开,论文分为8章,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导论。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危机传染所引致的系统性风险问题研究进行深入全面的述评;介绍全文的研究规划,包括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阐述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概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第2章,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论文的方法论基础:复杂网络理论,界定复杂网络的相关概念,介绍几种常见的复杂金融网络;其次,介绍支撑本文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即系统性风险理论,主要包括系统性风险内涵、系统性风险度量和系统性风险监管等理论。本章为论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何种金融网络在面对传染时的稳定性更高,并确定我国金融网络的类型,包括第3章和第4章。第3章,何种金融网络中传染更易导致系统性风险。仿真模拟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中,随机冲击和目标冲击导致的违约传染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频率和程度差异,从而确定稳定性更高的金融网络,即更不易出现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网络。第4章,中国金融体系的网络结构。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中银行间的支付结算数据构造银行间资金流量网络,并对该网络进行可视化和统计特征分析,以确定银行间资金流量网络的拓扑结构。第四部分考察网络结构特征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评价资本监管、存款保险等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包括第5章、第6章和第7章。第5章,考察网络结构特征对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利用改进的传染指数,采用仿真模拟的方法从理论层面分析连接性、双边风险敞口、网络规模、资本要求等网络结构参数对危机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第6章,实证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基于我国银行间资金流网络,实证分析连接性、风险敞口规模等网络结构特征和银行规模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分解这些因素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率,从而判断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大而不能倒”还是“太互连而不能倒”。第7章,资本监管、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采用跨国面板数据评价资本监管等金融监管政策和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确定哪些金融政策能够降低系统性风险,为系统性风险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第五部分为第8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据此提出防范、监管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建议,讨论本文的不完善之处和未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系统考察了ER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中,危机传染效应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差异。现有研究大多考察某种特定网络结构中危机的传染效应,忽视了网络结构本身也可能造成危机传染效应出现差异。基于这一判断,本文考察三种常见金融网络中危机传染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差异,从而确定何种金融网络更不易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紧接着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中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支付结算数据考察我国金融网络的结构,确定其网络结构类型。这种理论分析与现状描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系统性风险问题的现有研究中较为少见。第二,改进了传染指数这一度量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指标。现有度量系统性风险的方法较少考虑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际上,现代金融体系中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相互借贷、持有同类资产等方式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将金融体系视为一种复杂网络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度量具有能够更深刻地刻画传染效应、监控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风险敞口以及体现异质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等优点。本文从两个方面改进了Cont(2009)和Cont et al(2013)提出的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传染指数)第三,在确定我国金融网络结构类型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传染指数,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全面考察节点度、同业敞口集中度、节点度异质性等网络结构特征对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现有研究在确定网络形式时大多比较随意,没有根据实际网络结构来分析问题。此外,现有研究在分析金融网络中的传染效应问题时,大多仅考虑节点度的影响,分析较为片面。克服了这两点正是本文的创新之一。第四,分析资本要求、存款保险制度等监管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巴塞尔协议Ⅲ等银行监管框架以及监管部门均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资本比率,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再现。然而对所有银行要求同样的资本比率并非最优选择。与此同时,我国已正式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以防范银行业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虽然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减少挤兑发生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又能增加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尤其是在当下我国民营银行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这种情况将更加突出。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资本要求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实证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论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有:第一,由于公开数据的局限,本文在刻画我国金融网络结构时,只能得到比较粗略的低频数据。虽然基于一些内部数据和数据生成方法得到了较为细致的数据,但是,上述方法得到的数据毕竟不是真实数据。因此,本文刻画的金融网络与实际金融网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数据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证分析结论的精确性,但并不影响方法的有效性。第二,在分析不同金融网络中的传染效应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问题时,本文虽然考虑了三种常见的网络结构,但是现实中金融网络的类型绝不仅限于三种,如层次结构、双幂律网络等更加复杂的网络类型,限于个人知识储备的局限,本文均未考虑,有待于未来知识更新后的进一步研究。第三,本文主要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没有考虑金融网络中的风险传染免疫策略以及系统性风险的救助策略。而这些免疫策略和救助策略对于制定防范系统性风险、救助陷入困境机构的金融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的后续研究将在这两个方面展开。
其他文献
在室温、常压条件下,运用兰德利胥公式开展海泡石、人造沸名对Ca2+NH+4,F-的吸附性质实验研究,分别获得它们的吸附等温曲线,计算出它们的K值,比较吸附能力大小.用不同方法分别对海泡石、人造沸
目的建立小油桐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最适宜条件下对小油桐叶中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没食子酸对照品在浓度为0.
PPT课件在图片插入前往往需要对原图片进行裁剪和像素设定,许多软件都能完成这种操作。当需要插入多张尺寸相同的图片时,在ACD Foto Canvas中可以实现模板化操作。其他软件(如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的理论和算法,对COPD患者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出COPD再入院患者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COPD再入院患者各相关因素的敏感度分析和疾病风险评估及分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