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人口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对人口流动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流动人口数量本身,忽视了流动人口自身异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化、流动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及受教育结构等变化,流动人口的异质性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梳理以往学者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流动人口及其异质性,并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实现对流动人口异质性的量化分析;在系统分析山东省流动人口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现状和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以量化分析流动人口的异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论文研究内容包括6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论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认为,立足我国当前“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从异质性角度深入剖析人口流动及其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有助于未来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来改善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从而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异质性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理论关系,包括对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阐述,利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阐述包含异质性特征的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流动人口的异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机理。第三、四、五部分为实证分析内容。第三部分对山东省流动人口异质性特征及其演变进行系统分析,其中基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从流动人口规模、异质人力资本、异质年龄结构和异质流向分析了流动人口异质性的演变特点。得到结论:山东省流动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但是省内流动占绝大部分;流动人口的异质人力资本趋于高等化,尤其是普通高等以上学历群体比重大幅增加;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成熟化,3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比重都有所增加,青壮年劳动力的绝对比重优势不再;人口流向更加向城市单方面集中等。第四部分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进行系统分析,运用计算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比等指标量化分析十七地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得到结论:根据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都得出,从1990年至今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继而扩大并维持在高位、再到近年出现缩小的趋势;城乡差距方面则表现出先扩大后缩小再扩大的波浪式规律。第五部分分别从异质性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差距的耦合、异质性流动人口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异质性流动人口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山东省异质性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影响。从耦合分析结果来看,经济发展重心与流动人口重心的变动轨迹保持高度一致,而且GDP总量与流动人口总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94。根据实证拟合结果,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而言,具有较高和较低人力资本的人口流动起扩大作用,而具有中等人力资本的人口流动则起抑制作用;对于地区间经济差距而言,人力资本存量处于中等和高等的人口流动起扩大作用,而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人口流动则起缩小作用。最后是结论和对策建议。在总结全文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主要对策建议:首先,树立科学的流动人口管理理念,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其次,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最后,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人口的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