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决定着国计民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农业产业发展的主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科技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驱动力,是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业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等关住的焦点,其中转化模式的研究应该成为重要内容。 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概念的界定,阐述其特点;分析研究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及近年来我国在具体实践中的一些有益尝试和存在的问题;运用公共服务理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采取的组织形式、完成方法、实现方式、选择途径,以及如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是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并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搜集查阅了相关文献,对主要观点和论述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形成了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对涉农部门和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调研,揭示成功经验和共性问题。同时,研究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模式,对比分析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尝试,从而揭示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投资主体单一、缺乏风险决策投资机制、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中价值体现较低、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缓慢及效益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问题。 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出发,通过构建模型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理论分析,查找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组织载体由于自身原因及环境因素的制约,难以承担成果转化的重任。必须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多方参与的新型高效的成果转化模式。 结合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有益尝试,提出一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一是创造企业与农业科技结合的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规范农民合作组织、促使其有效发挥作用,整合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其功能,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并使之切实起到媒介作用。二是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化转制,多方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培养新世纪农业科研队伍。三是采用宣传、培训等农户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对农户进行渐进式改造。四是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从而建立适应我国新世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模式,即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机制为调节杠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建立激励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分工组织、优势互补,政府集中于公益性技术的领域,企业侧重于盈利性技术开发,民间技术经济组织关注于转化中介,形成上下贯通、反馈及时、运转灵活、持续高效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