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也是脊柱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AIS的手术治疗在近几十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使用全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内固定是最广泛使用的技术。正确融合范围的选择,对于术后是否能维持矫形效果,会否出现失代偿、侧凸弧延长、腰背疼痛等有很大关系。在选择融合范围时,应尽可能地保留运动节段,同时又能获取良好的矫形效果及躯干的平衡。尤其是腰弯的融合,对于患者术后腰椎活动度影响巨大,如何在尽量少的融合节段下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是脊柱外科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对于在新的手术技术下如何选择远端融合椎(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至今没有确切的定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使用全椎弓根螺钉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时如何选择远端融合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分析按LIV选择标准融合腰弯并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LIV选择标准:把骶正中线(Central Sacrum Vertical Line,CSVL)在侧凸远端触及到的第一个椎体定义为触及椎,触及椎作为远端融合椎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触及椎Nash-Moe旋转度≤I°;2、在凹侧Bending相上,CSVL落于其两侧椎弓根之间;3、无胸腰段或腰段后凸畸形。所有病例手术均由同一位外科医生完成,手术方式为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Moe氏植骨融合术。所有病例在术前、术后、随诊时均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光片及术前仰卧位左右Bending相X光片,并在X光片上测量以下指标:主弯Cobb角、躯干偏移、LIV倾斜度、LIV尾侧椎间盘开角、LIV与骨盆夹角,记录触及椎、稳定椎、中位椎的位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入组的AIS患者共61例,男性5例,女性56例;接受手术时年龄10-20岁,平均14.3岁。所有病例随访均大于1年,平均随访时长23.0个月。按PUMC分型分布:la3例,Ib6例,Ic5例,IIa6例,IIb11例,IIcl5例,IIc34例,IId119例,IId23例,IIIa3例,IIIb6例。术前到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由49.54°±12.33°矫正至10.67°±7.61°(P<0.001),矫形率为78.6%;术前到末次随访时躯干偏移由(1.88±0.98)cm矫正至(0.92±0.76)cm(P<0.001),至末次随访时共5例(占总数8.2%)出现躯干失代偿,但相比术前无新出现的躯干失代偿病例;术前到末次随访时LIV倾斜度由22.75°±4.72°矫正至5.18°±3.22°(矫正率76.5%,P<0.001);术前到末次随访时LIV尾侧椎间盘开角由7.20°±5.08°矫正至4.21°±3.36°(P<0.001)。使用触及椎作为LIV,比使用稳定椎作为LIV平均节省(1.31±0.47)个运动节段。结论按本研究中提出的标准选择触及椎作为LIV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在矫形效果满意的同时较传统的稳定椎融合标准节约(1.31±0.47)个运动节段。但在部分病例出现尾侧椎间盘开角过大,需进一步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