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引起的,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严重的虫媒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乙脑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乙脑是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病死率高,可达30%,约有50%的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我国属于乙脑的高流行区,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但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每年因乙脑而造成的死亡和残疾达数千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安徽省地处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乙脑的高发省份,近年来随着疫苗的使用安徽省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是全省每年仍有数百例病例报告,局部地区还呈现小范围流行。因此系统分析安徽省近年来乙脑流行趋势,研究当地蚊虫媒介中携带乙脑病毒状况,以及检测和分析临床病例标本中乙脑病毒感染情况,对于制定安徽省乙脑预防控制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安徽省2004-2011年乙脑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了解目前安徽省乙脑的流行趋势与流行特点;其次在安徽省自北向南选择三个标本采集点采集蚊虫标本及发热病人临床标本,开展病原学调查,以了解当地乙脑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发热病人中乙脑病毒的感染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2004-2011年安徽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本研究系统分析了2004-2011年安徽省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如下,1.安徽省在2004-2011年间共报告乙脑病例16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359/10万;报告乙脑死亡病例50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0102/10万。8年当中,以2006年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最高。2.2004-2011年间,安徽省17个地市均有乙脑病例报告,位居报告病例数量前四位的依次为阜阳市、六安市、毫州市和安庆市,这四个市占安徽省报告乙脑总例数的59.1%。3.安徽省乙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的7、8月份是乙脑的高发季节。4.安徽省乙脑病人在各年龄组中均有分布,但主要是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5.2%。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0.52。职业构成比例最高的是散居儿童,其次是学生和幼托儿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乙脑疫苗的广泛推广,与2002年前相比,近年来安徽省的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是局部地区仍有流行,特别是阜阳市、六安市、毫州市和安庆市仍然是安徽省乙脑的高流行区,应在当地加强乙脑的综合防控,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安徽省乙脑发病人群仍以1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散居儿童为主,应当引起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强化这部分人群的免疫接种,减少免疫空白。二、安徽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调查2010年夏季在安徽省自北向南选择了三个蚊虫标本采集点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为当地乙脑的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结果如下,1.2010年夏季在安徽省阜阳市、淮南市和安庆市采集3属3种共计7651只蚊虫标本;其中以三带喙厍蚊为主,是当地的优势蚊种。2.将蚊虫标本分为155批进行研磨处理,通过组织培养法得到11株阳性分离物,均能引起C6/36细胞和BHK-21细胞同时产生病变。经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11株分离物均为乙脑病毒。3.安徽省新分离的11株乙脑病毒均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并且同我国上海市及浙江省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安徽省乙脑病毒新分离株与疫苗株在E基因区区段存在14处氨基酸差异位点,但这些位点均不属于抗原决定的关键位点。本研究首次从安徽省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基因Ⅰ型乙脑病毒,并阐明了新分离乙脑病毒的分子特征和进化地位,提示基因I型乙脑病毒已经在安徽省流行,要在当地加强此型乙脑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的检测和监测。三、2010年安徽省发热病例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研究本研究于2010年7月至11月间在蚊虫标本采集点当地的医院采集发热病人血清标本和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发热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并对这些临床标本开展乙脑抗体实验室检测,了解当地发热病人中乙脑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如下,1.2010年夏秋季在安徽省安庆市、阜阳市、淮南市当地医院采集548份发热病例的临床标本,其中血清标本514份,脑脊液标本34份。2.对548份标本使用乙脑IgM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1份阳性标本,其中血清标本5份,脑脊液标本6份;乙脑抗体阳性率为2.0%。3.安庆市检出2份乙脑IgM抗体阳性标本,病人的年龄分别为18岁和63岁;淮南市检出9份阳性标本,患者均为10岁以下儿童。11例乙脑IgM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病均集中在乙脑高发的夏秋季节。本研究从发热病人及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人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抗体,由于这部分病人是以发热或病毒性脑炎收治入院的,并不在乙脑病例的上报范畴之内,提示安徽省存在不同程度的乙脑的漏诊和漏报情况,今后应在当地加强乙脑的实验室检测和诊断,尽可能减少乙脑的漏报和误报。本课题的意义本研究对安徽省2004-2011年乙脑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从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等几方面入手首次系统地阐明了安徽省乙脑流行的特征和趋势,明确了安徽省乙脑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首次在安徽省分离到基因I型乙脑病毒并阐明其分子特征,为当地乙脑的防控提供了病原学依据。本研究首次在安徽省发热病人的临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抗体,提示当地存在乙脑的漏诊和漏报情况,突出了加强乙脑实验室检测和诊断的必要性。本课题的实施为安徽省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政策的指定,免疫规划策略的调整,乙脑实验室诊断的强化及网络直报系统的完善等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和病原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