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临床上,闭合性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后常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有些病例经久不愈,据统计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约19%~37%。本研究侧重对可能影响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做相关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骨科(包括东街院区及城东院区)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102例117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受伤机制均为高处坠落,术前及术后处理方式均相同,按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L”型入路切口(包括传统“L”型外侧入路和改良“L”型外侧入路两种方式)。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至42月,平均18个月,随访方式为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及受伤时坠落高度,伤后至施行手术时间间隔,切口类型,术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值,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吸烟史,饮酒史等可能对手术切口愈合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SPSS20.0软件对上述10个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受伤时坠落高度、伤后至手术时间间隔、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含量、手术切口类型等四个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上述四个指标是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吸烟、饮酒等六个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1.坠落高度每增加1m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为原来的2.605倍;2.术前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增加1g/L,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降为原来的0.659倍;3.采用改良“L”型切口的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为传统“L”型切口患者的0.091倍;4.伤后1~6内施行手术,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伤后13~18天内,伤后7~12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其中,伤后7~12天施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为伤后1~6天的0.025倍,伤后13~18天施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风险为伤后1~6天的0.047倍。结论1.受伤时坠落高度是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坠落高度越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越大。2.术前患者低蛋白血症是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提高血清白蛋白值可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风险。3.伤后至施行手术时间间隔是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的影响因素,选择在伤后1~6天内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最大,伤后13~18天内次之,在伤后7~12天内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最小。4.采用传统“L”型外侧切口是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改良“L”型外侧切口可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与跟骨外侧血管分布、走形相关,改良“L”型外侧切口可避开血管走形,减少对软组织血供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