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观点认为,学术话语的特征是客观的、非人称的、信息的,其主要表达方式是掩藏作者和直接传递信息。按照这种观点,学术话语通常被视为以客观的和非人称的方式传递客观信息的手段,通常被认为是以“概念功能”(Halliday,1985,1994)为主要特征。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学术话语的交互性特征。事实上,学术话语与其他的语言使用领域一样,作者在与他人交流信息和表达个人观点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选择措辞,以使其表述方式更为读者所接受。在学术话语中,作者的交流目的是说服读者相信其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从而达到通过语篇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交际效果,这就要求作者使用可为读者接受的语言资源对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进行磋商。因此,学术话语不仅含有命题内容,也包含语篇和人际功能,这就涉及韩礼德所提出的语言的人际功能(Halliday,1985,1994)。
近年来的社会和语言研究结果表明,学术话语的作者能够成功地维持与读者之间的交互性交流,同时不影响学术语篇中客观信息的传递。这种观点认为,学术话语应该被视为作者用以说服学术同行接受其论点正确性的手段,为了有效地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作者需要使用能够被学术社团成员接受的方式表达其观点,从这种意义上看,学术写作是作者与读者就学术领域中公认的知识进行磋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参与者使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中规约性的表达方式。因此,学术话语除了包含命题内容,还含有人际因素,如参与与分离、权势与团结、面子与礼貌等。这种观点强调,学术话语同其他形式的话语一样是交互性的,这意味着它不仅传递作者的观点,而且要求作者表达观点的方式能够为学术社团所接受。学术话语的这种交互观构成了本论文考察学术话语人际意义的理论基础和动机。
本论文的基本目的是从语言的人际功能视角考察学术话语人际意义的建构与表述方式,这决定了论文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动机。在理论上,论文试图建构话语层面的人际意义模式,将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的人际意义成分调整为同一层面上的三个相互交叉的语义成分,即认识性成分、评价性成分和磋商性成分,这三个语义成分分别由不同的语言手段实现,它们共同描述词汇与语法手段的语义功能。在应用上,论文试图将调整后的三要素人际模式用于学术论文的实际分析。语料由应用语言学和文学批评两个领域的学术论文组成,所分析的80篇学术论文选自以上两个领域的10种权威性学术期刊,语料的总字数约为55万字。论文具体分析了模糊限制语、人称、评价词汇和引用等四种语言手段在学术论文中的多重人际意义,这四种语言手段分别通过四个独立的章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它们之间在语义功能和实现手段等方面又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交叉。
每个章节的分析结果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四种语言手段对人际意义的贡献,同时又体现了这些手段对人际意义的整体贡献。第4章的分析表明,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人际手段在学术论文中的主要人际功能是对命题意义进行磋商,协调作者与读者在对知识达成一致认识的过程中的互交互关系。分析结果还表明,作者在使用大量的认识性词汇表达对命题的确定性的同时,也使用各种语篇策略。第5章对人称的分析表明,作者在学术论文中通过对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的策略性使用表达其对命题的确定性,作者对代词的选择表明作者是有意识地使用人称代词说服读者认可并接受其观点,同时又保持作者在语篇中的权威身份。第6章分析了评价词汇在学术论文中的人际功能,大量语料分析表明,在学术论文中作者主要使用评价系统中的直接性‘鉴赏态度’模式而非‘情感态度’或‘评判态度’模式,在‘鉴赏态度’中主要使用‘价值鉴赏’而非‘反应鉴赏’或‘组织鉴赏’模式,作者通过‘鉴赏态度’对论文中观点的重要性和价值做出评价。在态度分级层面,学术论文作者主要使用态度分级中的‘扩大’模式,用以在语篇中建构更具说服力的论点。第7章是评价的延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引用手段在学术论文中具有认识性和评价性双重人际意义,使作者一方面对所引用内容的确定性表示其个人态度,同时又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引用内容做出评价。
本论文采用了跨学科研究方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研究为理论框架,同时吸取社会建构主义、语类研究、语用学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等理论,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研究方法,将广泛的人际意义资源统一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术话语应该作为整个学术社团活动的组成部分进行考察,按照这种方法,本论文中所分析的模糊限制语、人称、评价词汇和引用等语言手段应作为学术交流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解释才具有真正的意义。语类理论的研究为本论文中将学术论文作为一种单独的学术语类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建构了一个由认识性、评价性和磋商语义成分构成的人际意义模式,扩展了人际成分的语义功能,并将多种人际意义资源纳入到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中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在理论上丰富和拓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内容和范围。(2)论文运用所建构的三要素人际模式分析了模糊限制语、人称、评价词汇和引用等四种语言手段在学术论文中的多重人际意义,详细地描写了学术论文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互性人际关系,这些语言手段的分析结果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对人际意义的贡献,同时又整体地体现了这些手段对人际意义的贡献,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首次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研究拓展到了学术语类。(3)论文采用了跨学科研究方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研究为理论框架,汲取了社会建构主义、语类研究等理论的研究成果,将学术话语中的作者与读者关系置于学术社团这一更大的语境之中进行分析和描写,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的研究方法。(4)论文的分析结果为学术话语的外语学习与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帮助学习者进一步认识语言功能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使学习者认识到学术话语的阅读不仅是理解信息而且是理解信息的表达方式,这种认识需要通过学生的个人学术写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从而达到培养学习者的学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