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动车牵引传动系统分析、建模及优化

被引量 : 53次 | 上传用户:lucasyv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动车牵引传动系统是车体和车辆的核心,是车辆国产化的重点和难点。论文分析了地铁动车独特的轮轨粘着特性和牵引电机负载特性,完整而准确的建立了地铁动车牵引传动系统模型,深入研究了再粘着优化控制和牵引电机并联控制策略,并针对牵引电传动系统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车辆牵引/制动特性曲线设计”、“变流器与牵引电机合理匹配”、“牵引电机额定转差率设计”等,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获得了以下成果。地铁动车一般采用的架控模式,论文建立了“双轴模型”进行粘着控制研究,在分析传统防滑/防空转策略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再粘着优化控制方法。通过恰当的极点配置,使得观测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机械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对控制系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再粘着优化控制满足地铁实际应用需求。为深入地研究牵引特性和车体动力性能,借助MATLAB工具,建立了地铁动车牵引传动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各种工况仿真,结果表明再粘着优化控制方法达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地铁架控模式下并联运行的牵引电机存在转矩不平衡,牵引转矩大的动轴常因超出粘着极限而发生空转/打滑,论文分析了产生不平衡的原因,推导出转矩不平衡度与动轮轮径差、电机转差率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再粘着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带励磁补偿的电机并联优化控制方法:根据轮径差值大小及网压、车速等适当降低电机控制的励磁给定,从而增大转差频率(转差率),降低电机间的转矩不平衡,最后进行了仿真研究和试验。为设计节能型地铁列车,总结出一种地铁车辆牵引/制动特性曲线的设计方法,在满足列车可用粘着校核以及不降低列车动力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牵引控制充分利用车辆电气制动再生回馈电能,减少闸瓦磨损和“二次能耗”。技术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车辆制动特性曲线优化可达到节能降噪的目的。与干线铁路机车不同,地铁列车具有负载断续及短时过载的特点,论文总结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牵引变流器与牵引电机“系统匹配”的方法:在动车牵引传动系统设计之初,以车辆特性曲线为依据,变流器的容量参考电机制动峰值功率来设计,而牵引电机则按照“小电机匹配”方式来选择额定点的最大转矩倍数(颠覆转矩),更加强调变流器的安全裕度及电机容量的充分利用。综合考虑地铁动车牵引传动系统设计、电机并联优化控制和易于维护等因素,提出了牵引电机额定转差率的设计方法,并进行的牵引电机特性试验。研制了一套适用于地铁B型车的牵引变流器,对主电路、控制系统、监控界面和牵引计算软件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对牵引特性、电机矢量控制和变流器温升等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在我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中,冷轧生产铌、钛短板时普遍不施加张力轧制,在实际生产中,轧制效率低,生产节奏慢,消耗能源多,生产效率低下。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深入的分析了铌、钛材
微气泡在生物医学、动力、化工、采矿、核能、环境、石油、冶金等领域的意义是巨大的,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微气泡生成的大小、稳定性、以及均匀度都影响其应用效果。但对
<正>2013年8月29日,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晨鸣纸业于2012年12月12日召开的201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议案》,同意公司向
<正> 在北宋名目繁多的诸乡兵、藩兵中,陕西、河东沿边的弓箭手“素号骁勇”,是战斗力最强的一种。这是因为弓箭手实行了因地制宜的屯田制度。殷崇浩《北宋弓箭手屯田制度》(
耐药性逐渐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故开发新的抗菌资源迫在眉睫。近年来,由于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微藻及其代谢物的研究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本文
<正>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简称欧盟。截止到目前,欧盟共有28个成员国,人口5亿,GDP达16
纳税评估在我国目前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和工作,它是现代税收征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增强内部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工作中,面对
樱花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樱属(Cerasus),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我国是樱花分布中心之一,资源丰富、种类众多,开发利用前景很大。樱花的园林应用尚缺乏完整的理论指导和方
酒虽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酒文化进行研究的著作
目的:探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和创伤小的方法。方法:婴幼儿血管瘤患者67例,年龄2~15月,头面部42例,颈部6例,躯干16例,四肢3例;增生期58例,消退期9例;所有病例使用瘤体间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