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芯片电泳是在传统毛细管电泳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微全分析技术,具有集成度高、分析速度快、廉价、易于商业化等特点,在多种化合物、药物、蛋白质甚至实际样本分析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潜力。已经有多种芯片微分析用于检测糖类物质,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该项技术与移动反应界面(Moving Reaction Boundary,MRB)理论相结合,并基于荧光速度传感理论应用于糖蛋白检测的研究。本研究以芯片电泳为基础,衍生构建出了芯片超分子电泳平台,并以MRB理论和荧光速度传感理论为核心,应用于糖蛋白检测,甚至是糖尿病的临床样本检测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新型超分子复合荧光探针的合成与表征:通过一步合成法(one-pot reaction)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含有硼酸基的复合物3-(dinaphthopyry-lium-4-yl)phenyl-boronic acid(简称为Rp3),并且将Rp3与荧光素fluorescein(简称F1)通过简单混合形成一个新型的超分子荧光复合探针F1@Rp3。并且对Rp3和F1@Rp3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研究,主要研究了F1@Rp3对糖/糖蛋白的荧光响应,证明了F1@Rp3可作为糖/糖蛋白检测的荧光探针。荧光速度传感理论: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精确用于定量分析糖蛋白的方法,基于多通道移动超分子界面电泳(Multipath Moving Supramolecular Boundary Electrophoresis)研究,首次正式提出了荧光速度传感的概念。并借助于新型超分子复合荧光探针F1@Rp3,构建了荧光速度传感模型。在测定出电泳淌度的基础上,利用组分淌度和组分浓度的概念,深入探究荧光速度传感法的理论,推导出了荧光分子F1在电场下的迁移速率与蛋白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荧光速度传感理论的验证:为了验证我们所提出的荧光速度传感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选择免疫球蛋白G(IgG)和卵清蛋白(Ovalbumin)作为模式蛋白,基于芯片超分子电泳平台,对荧光速度传感法进行验证。最终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所释放出来的荧光分子F1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率也越快,并且蛋白含量与F1迁移速率之间成线性关系,线性相关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值(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值低。同时,IgG和Ovalbumin在荧光速度传感法中的检测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25μg/mL,最低检测含量分别为8.48 ng和21.2 ng。说明我们所提出的荧光速度传感法可行、正确,且该方法线性好、准确性高、灵敏度高。荧光速度传感理论在临床样本中的实际应用:选择HbA1c作为临床检测的实际样本,研究荧光速度传感法的临床应用前景。实验结果表明HbA1c含量与F1迁移速率之间成线性相关,进一步证明了荧光速度传感理论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通过实际样本的检测证明了荧光速度传感法在临床检测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