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中国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登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掀起了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又一新高潮。蜀道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要道以及商业贸易要道,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如此,蜀道连接的历史城镇数量多、影响大,见证了蜀道的兴衰发展。在当今社会的政治背景下,蜀道申遗火热展开,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对蜀道沿线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利用提出新的保护策略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蜀道沿线历史城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以及历史城镇保护理论,探讨蜀道沿线历史城镇保护策略,最后结合蜀道,构建整体保护网络。本文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加以说明,并提出研究框架。第二章,主要介绍蜀道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对其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总结蜀道线性文化遗产特征;同时根据蜀道的发展历史,探讨历史城镇对于蜀道遗产构成及整体保护的重要性,为后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三章,对蜀道沿线历史城镇的总体分析。从保护级别、城市职能、历史年代及文化类型四个方面对蜀道沿线历史城镇进行类型划分;并总结沿线历史城镇的现状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蜀道沿线历史城镇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从现状和保护角度来分析总结蜀道沿线历史城镇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科学、艺术、经济、历史及社会五个角度对蜀道沿线历史城镇进行价值分析;并根据前文总结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基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适合蜀道沿线历史城镇的保护模式,并根据保护模式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方法;同时从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提出构建蜀道及其沿线历史城镇的线性文化遗产网络体系的方法。第五章,以蜀道沿线两个历史城镇,汉中市和青木川古镇为研究案例,对它们的历史沿革及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总结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前文提出的保护理论,将其落实到具体案例中,提出适合的保护措施,并将二者纳入蜀道的线性文化遗产中,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第六章,总结全文,对前文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工作不足之处,并对研究内容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