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内贸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出现的,并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新的贸易形态.但是目前,国外学者注重研究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则研究的很少,特别是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状况缺乏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双边的资源和经济互补性非常强,所以随着中美经贸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比如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更是日趋活跃。因此,本文以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为对象,在微观层面上进行仔细深入的研究。
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美汽车零部件贸易的发展。尽管2008年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是中美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仍然达到84.9亿美元,在中美汽车产业的贸易额中出口贸易额占到了77%,这其中有87.8亿美元是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美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的第一大出口国。
本文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以G-L指数衡量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并综合考虑了经济规模(中美GDP差异)、人均GDP差额、产业结构、产品多样化程度以及中美汽车零部件的贸易额等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得到以下几个基本结论:1、中美之间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中国汽车零好部件的出口却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也造成了G-L指数的逐年下降。2、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还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一方面这符合中美两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3、对于涉及到的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条件下,发现产业结构和产品多样化程度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中美GDP差异则有阻碍作用。
最后,在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美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现阶段的经济形势,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扩大我国经济规模;加快我国其车零部件产业结构升级;重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加强企业整合,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以新能源为突破口,抓住汽车零部新的发展机会;发展以专业化和模块化作为主导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