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回顾性分析单中心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情况及十年变化趋势。2.分析影响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1.通过查阅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京医院1498例经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电子病历,收集临床数据。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2.将1498例肾癌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和预后随访信息录入Excel表,建立西京医院肾癌患者数据库。3.将Excel表数据赋值转换后导入SPSS21.0,对肾癌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分析,并分析各因素间的关联性或构成比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1498例患者中男性1017例,女性481例;平均年龄55.9±11.73岁;城镇患者1013例,农村患者485例;透明细胞癌1278例,乳头状细胞癌84例,少见类型肾癌共计136例;病理检查发现坏死117例,肉瘤样变36例;发生术前转移83例,静脉瘤栓47例;临床分期I期1257例,II期及以上241例;根治性肾切除术962例,肾部分切除术536例。2.全部患者1年、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7%、90.6%、86.0%、83.1%。不同年龄段、临床症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手术入路、术中出血量患者间的生存率存在差异(P﹤0.05),年龄≤60岁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60岁患者,无症状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有症状患者,T1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T2期以上患者,临床分期I期、II、III期、IV期患者5年生存率依次降低,肾部分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开放入路、腹腔镜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入路患者5年生存率依次升高,术中出血量<200ml、200~400ml、>400ml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次降低。3.肉瘤样肾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年生存率63.0%,2年生存率54.3%,3年生存率14.3%、5年生存率13.3%,与非肉瘤样肾细胞癌患者相比,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无症状、TNM分期、临床分期、静脉瘤栓、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是否有坏死及肉瘤样变、手术方式、手术入路、术中出血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共14项指标为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因素。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年龄、有无症状、T分期、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坏死、肉瘤样变为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肉瘤样变是最具影响力的预后因素,肉瘤样变肾细胞癌患者死亡风险为非肉瘤样变患者的4.187倍。结论1.肾癌患者存在城乡分布差异,城镇患者比例高于农村患者;透明细胞癌为主要的病理类型,男性患者中透明细胞癌比例高于女性患者,高血压病史患者中透明细胞癌比例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Fuhrman分级以2级为主,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可能有更高的病理级别,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可能有更高的病理级别,病理检查发现坏死的患者较无坏死的患者可能有更高的病理级别。2.近10年来,肾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各构成比未发现明显变化,无症状患者比例逐年升高,行肾部分切除术和行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患者比例逐年提高。3.肾部分切除术能更好的保护肾功能,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微创优势,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在术中出血、住院天数及术后肌酐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手术,肾动脉阻断时间短于腹腔镜手术。4.肾癌患者整体预后较好,但年龄≧60岁、有临床症状、T2以上分期、II期以上临床分期、有远处转移、有坏死的患者预后较差,有肉瘤样变的患者预后最差。